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8年第5期
编号:11684910
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研究述评(3)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8年第5期
     同的判断。Shiv和Fedorikhin(1999)提出,冲动者对享受性食品的偏好是由于更多地依赖于情感而不是理论认识。因此冲动者的饮食选择受到情感驱动。在冲动性消费行为的解释中,享受主义也是学者们常用的理论。Sarah等(2003)研究证明,消极心境的顾客通过立即购买能带来满足、感觉良好的产品以修补心境,这符合享乐主义的假设。所有这些研究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的文献,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该种行为的内在本质,但却不够深入。冲动者看重享乐的背后影响因素是什么?情感同这种影响因素的关系怎样?利用目标系统与调节点理论,学者们已开始对冲动性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做更深入、更本质地探讨。

    Shiv和Fedofikhin(1999)提出,长期饮食冲动者行为的潜在心理机制是,更多地关注享受性食品,从而对认知产生了影响。利用目标引发和调节点理论,Sengupta和Zhou(2006)证明了这种机制:当面对享受型非健康食品时,冲动者比谨慎者引发出更高的提升调节点;当面对非享受型健康食品时,冲动者与非冲动者所引发的提升调节点并无差异。同时他们也证明:提升调节点作为中介变量对冲动性饮食行为的选择意向起作用;利用“荷兰人饮食行为问卷调查(DEBQ)”与用Puri的消费者冲动量表(CIS)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即在饮食上具有冲动特质的个体往往在其它消费方面也具有冲动特质;高冲动特质个体往往长期具有更高的提升调节点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