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9年第1期
编号:11726671
工作场所精神性的研究概况(4)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9年第1期
     员追求职业和个人成长,以及通过工作实现个人使命的机会:同时要承认和尊重员工的贡献。

    除此之外,Milliman,Ferguson,Tfickeg和Condemi(1999)等人提出了如何在组织中贯穿精神性的循环模型。Marques(2006a)通过文献回顾和质的研究,发现工作场所精神性提升是按照由内而外的方式进行的,并且考察了促进工作场所精神性的内在的、外在的和整合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个波纹效应模型。同时,Marques(2006b)还另辟蹊径,基于现象学的研究探讨了阻碍工作场所精神性的因素,分别是高层管理者的态度、培养精神性的时间、工作场所氛围、领导者关注的焦点、部门的期望和承诺水平不同、员工实施精神性的意愿水平不同等。

    在已往的超个人心理学核心观点中,精神之路是多样的,教条地执著于任何一种特殊的精神修炼(spiritual practice)之路都是十分局限的。因此我们认为,理想的做法是尊重员工个人的精神性思想,创造激发工作场所精神性的组织条件,鼓励员工遵循自己的精神性途径,并帮助他们将自己的精神性思想与组织的价值观联系起来,把实现自己精神性的途径与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统一起来。

    5 述评与展望

    长期以来,传统心理学研究一直忽视人的精神领域,超个人心理学却清楚地看到,精神领域始终是贯穿于每一种文化的历史核心 ......
上一页1 2 3 4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