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9年第2期
编号:11762278
事后聪明式偏差的理论模型及影响因素(5)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9年第2期
     关。前额叶作为大脑中最晚发展,却又最早进入衰退阶段的区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信息抑制能力,这即解释了儿童与老人容易产生更大事后聪明式偏差的原因。

    3.5个人相关度与事件效价

    研究者在模拟各种真实情境时发现,并非所有反馈结果都会让被试呈现出事后聪明式偏差,偏差的产生与否主要取决于发生事件的效价(eventvalence),但对未发生事件的事后评估不受事件效价影响(Pezzo&Beckstead,2008)。Lome(1999)在让被试做出决策后,分别给予积极、消极或无反馈。结果发现,获得积极反馈的被试较控制组(无反馈)表现出更大的事后聪明式偏差,而获得消极反馈的被试的事后聪明式偏差消失。此外,被试在评价相应反馈结果对自己能力的代表程度时,表现出了明显的自我服务偏差(self-serving bias),即倾向于将积极结果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回避承担消极结果的责任。

    在以与自身相关的事件为材料进行研究后,Louie等人(2000)又比较了被试在评价自己与他人,个人与团体时事后聪明式偏差的差异。实验设置了竞争性的团体商业决策情境,让被试对自己所属团体与其他团体的反馈结果进行事后评估。结果发现,结果效价并非决定事后聪明式偏差的充分条件,被试仅对自己团队的积极结果,以及其他团队的消极结果表现出与事后聪明式偏差;而不对自己团队的失败 ......
上一页1 2 3 4 5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