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10年第4期
编号:11896958
禀赋效应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5)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10年第4期
     究物品的各种所有权状态下的禀赋效应,以深化对禀赋效应的认识。

    5.2 禀赋效应产生的根源

    目前,禀赋效应的产生机制的研究取向主要有经济学和心理学两种,但这两种取向对禀赋效应的解释都存在一些缺陷。禀赋效应的产生机制及根源仍然不是很明朗,需要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就损失规避而言,尽管这一解释得到的大量的研究证实,而且对禀赋效应的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支持损失规避的解释(Knutson,Wimmer,Rick,Hollon,Prelec,&Loewenstein,2008),但是最近也有研究对这一心理机制提出质疑。例如Brown(2005)采用口头报告方法发现禀赋效应产生的原因不是损失规避,而是“不愿意吃亏”(seeking a good deal)。另外,损失规避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含糊的概念,其本质与基本特性并不明确而且将损失规避这一描述性概念作为对禀赋效应的解释是否适当仍是一个问题(刘欢,梁竹苑,李纾,2009)。目前的这种研究现状说明,对禀赋效应的本质及产生根源等深层次的问题的研究还远远不足。不过,一些研究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Huck,Oechssler和Kirchsteiger(2003)尝试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研究禀赋效应产生的根源,认为禀赋效应能够提高个体在双边交易中讨价还价的优势,而且积极的禀赋效应能在进化过程中长期存在。而且最近的一项以卷尾猴为被试的研究表明,卷尾猴和人类一样,不愿意以已经拥有的食物交换同等喜欢的食物,这一研究也为进化心理学对禀赋效应的解释提供了证据(Lakshminaryanan,Chen,&Santos,2008)。因此,未来对禀赋效应的产生根源进行研究可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应该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深对损失规避的本质及其神经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其次,应该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禀赋效应,例如,van de Ven,Zeelenberg和van Dijk(2005)从购买者的角度出发,认为禀赋效应可能不是通常所说的卖者的拥有权,也可能是由于购买者的行为而导致的。再次,禀赋效应可能像其他行为偏差一样,是在人类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从进化论的角度进行跨物种研究能为禀赋效应的产生根源提供更加有说服力的理论基础。
, 百拇医药
    5.3 研究范式的改进

    目前,研究者对禀赋效应的研究主要采用上文提到的第一种研究范式。尽管这种范式在实验室实验(Kahneman,Knetsch,&Thaler,1990)、现场研究(Hoyer,Herrmann,&Huber,2002)以及情景问卷中(Mandel,2002)都验证了禀赋效应的存在。但是,有研究表明,这种实验范式所测量到的WTA-WTP差异可能是由于被试对诱导物品真实估价的实验程序的误解(subject misconceptions)所导致的(Plott&Zeiler,2005,2007)。而且,最近有研究采用口头报告法(van de Ven,Zeelenberg,&van Dijk,2005;Johnson,Haubl,&Keinan,2007)、计算机模拟技术(Raban&Rafaeli,2006)等方法来改进目前的实验范式,得到了与以往研究不一样的结论。因此,对禀赋效应的实验范式的改进是未来加深对禀赋效应的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很有必要的。

    总而言之,禀赋效应是日常经济生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其本质、适用条件以及产生根源等问题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百拇医药(刘腾飞 徐富明 张军伟 蒋 多 陈雪玲)
上一页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