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1965380
报复的理论模型及相关因素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李恩洁 凤四海
第1页
第8页

    参见附件(3954KB,9页)。

     1 报复的内涵及定义

    在社会生活里,报复是作为一种惩罚罪恶的手段出现的,能对他人起到警示作用,从而减少攻击行为,但会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使得心灵的创伤难以愈合。因此如何界定报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西方学术界至今也没有给出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Elster(1990)从哲学角度出发,认为报复是受害者不计代价和危险,试图伤害冒犯者的一种现象,它是一种非理性的,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而从社会学角度看,报复是为了补偿自己所受的伤害和侮辱,而对他人进行惩罚或伤害(Stuckless&Goranson,1992;McCullough,Bellsh,Kilpatrick,&Johnson,2001;Aquino,Tripp,&Bies,2001),Bechwati和Morrin(2003)在工作场合下研究消费者的报复行为,把报复定义为消费者对公司的报复性情感,尤其是在一次不愉快的消费体验之后,会产生损害公司利益或形象的想法。这些定义都认为报复是在受到伤害后,难以摆脱敌意和怨恨情绪,并希望对方受到伤害的现象,却忽视了报复产生的心理原因。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954KB,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