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 2010年第7期
编号:11935182
老年人不可有“黄昏心”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0年第7期
     黄昏”心理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的不良心理,其通常表现为“情感消沉,精神退变”,是一种有害身心健康的不安定因素,需要通过自我调适来加以消除。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黄昏”心理及调治方法。

    冷落遗弃感

    有的老年人退休后,觉得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权力,生活中没有了迎来送往的热闹,觉得不能再在职权的舞台上“操作表演”,心里便会产生萧条冷落之感,这种失落的心理缠缠绕绕,挥之不去,如同被人抛弃后那种难受。

    分析与调适:由于自尊心过强,同时受虚荣心的驱使,对自己的“角色转换”想不通,就会产生消极自弃情绪。从健康的角度讲,情绪消极,人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对生活会产生不良影响。其实,“丢权”变老,犹如季节转换,是人生的必然规律。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位退休老人说得好:“草随风动,权随职走,退休离职,天经地义,有什么好懊恼失意的。”记住他们的话,用平常心做好“角色退场”吧。
, 百拇医药
    累赘包袱感

    有的老年人多疑多心,思想变得愚昧,常常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不能再为家里做事,认为自己是子女的累赘和包袱,觉得生活是一种折磨,是一种煎熬,因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想法。

    分析与调适:传统的养老模式、消极的心理是引起老年人“包袱累赘感”的主要原因。老年心理学认为,关门养老,困守斗室的消极养老,自然禁闭的养老方式只会越养越老。其实,离退休老人如果体格壮健、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的,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实起来,增进身体健康。当然,工作必须量力而为,不可勉强,要讲求实效,不图虚名。

    怀旧回归感

    有的老年人多愁善感,留恋过去,常沉缅于对往事的回忆,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怀旧情结。有许多坎坷经历的老年人,其思绪会集中于过去艰辛的生活,睹物思人,愁绪满肠;有过戎马生涯的老年人,则对过去的荣耀念念不忘……
, 百拇医药
    分析与调适:老年人有许多反常的心理,如记不得最近的事,偏记得很久以前的事;记不得快乐开心事,偏记得悲观伤心事。中医认为,“思则气结”,过分的怀旧情绪会影响人的健康。社会变迁风起云涌,老人不应吃老本,“躺在过去的功劳本上睡大觉”, 变成孤家寡人,而是要善于学习,接受新知,“活到老,学到老”。一方面,学习促进大脑的使用,使大脑越用越灵活,延缓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更新知识,树立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枯燥无聊感

    人到老年,身心都在发生变化,大事干不了,小事不用干,整日在吃、睡、坐中轮回周转。这样日复一日,心理上就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情感,感到生活无趣、无味。

    分析与调适:生活缺少情趣,就不能老有所乐;思想观念陈旧,就会缺乏人生追求和进取心。其实,对于工作来说,老年人已画上了句号,但对于整个生活来说,老年期则是一个“逗号”,是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生活要有情趣,要有阳光心态,闲遐之日可迷于书画、痴于养花等,这样,枯燥无聊之感就会荡然无存。
, http://www.100md.com
    黄昏末日感

    有的老年人自认为临近生命的尽头,就像天快黑了那样的冷寂,从而产生惆怅之感。还有的老年人受宿命论的影响,什么“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不唱春之歌,反奏黄昏曲,身心陷入一种绝望的境地不能自拔。

    分析与调适:心理脆弱,情绪消极,情感沮丧,就会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心理学家认为,把老年期看作是黄昏末日,看作是生命的“悬崖”,是有害健康的。叶剑英曾经有诗云:“老天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现在,许多老年人都以“夕阳无限好,人间爱晚晴”的美好心态去拥抱晚年生活。你不妨走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力所能及地再为社会发挥余热,就会感到生活的美好。

    孤独寂寞感

    人到老年,生活变化很大,首先是无所事事闲得慌,其次是缺乏情趣闷得慌。看着别人忙里忙外,自己又帮不上忙,心里就会烦躁,就会产生孤独感。

    分析与调适:人老退职,告别众多的社会活动,从“大家”回到了“小家”,一时还不能接受和适应。另外,子女与老人长期分居,也会引发孤独之感。其实,老年期还有一大片生活的蓝天任人去翱翔,我们可以参加老年大学,去老年活动中心与新老伙伴去谈心、聊天、倾诉,做一些有益的劳动,也可以做一些感兴趣的事,如收藏、书法、剪报等,让孤独慢慢淡化。, 百拇医药(陈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