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学》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310927
结肠灌洗法对改善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排便功能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王一祺 于 江
第1页

    参见附件(314KB,3页)。

     [摘要]目的 评价结肠灌洗法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位于齿状线附近)排便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8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3人,第1组术后行结肠灌洗法治疗(A组),第2组术后通过口服药物法治疗(B组)。分别在术后3、6、12个月对患者的排便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 术后12个月A组患者每日平均排便2次,便后1 h需再便者占4%,均优于B组(分别为4次、12%)(P<0.05)。术后6个月时,A组直肠最大耐受压和顺应性压明显增加,分别为(164.3±2.0) ml·(kPa)-1和(28.8±1.7) ml·(kPa)-1,与B组(153.7±1.9) ml·(kPa)-1和(26.3±1.2) ml·(kPa)-1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 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术后灌洗法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改善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直肠肿瘤;保肛手术;排便

    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超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位于齿状线附近)后对排便功能可产生较大的影响,常出现排便次数增多、便急、大便失禁等症状[1]。部分患者甚至因出现肛门剧烈疼痛而萌生了再次造瘘的决定。为缓解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排便功能障碍,借鉴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灌洗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的方法[2],笔者把结肠灌洗法应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2004年收治8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皆为吻合口位于齿状线附近,其中男40例,女46例,年龄32~66岁,平均(48±5)岁。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3人。A组为经结肠灌洗治疗组,B组为口服药物治疗组。病例入选标准为:(1)超低位直肠癌;(2)可行根治性切除,主要适用于范围局限、未侵及肛提肌或肛门外括约肌的高、中分化腺癌患者;(3)术前控便功能正常;(4)未合并炎性肠病。

    1.2 方法

    A组患者术后经肛放置灌肠管,深度10~25 cm,用50ml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50~200ml,将降结肠内粪便排出,以达到术后改善排便功能的作用。因个体差异,可根据灌洗后大便次数改善程度调节灌肠管放置深度、注水剂量,注水剂量先多后逐渐减少。灌肠次数视大便次数而定。B组患者通过口服思密达、易蒙停、6542等药物来改善排便功能。

    1.3 排便功能评价

    分别于术后3、6和12个月对排便功能进行评估,术后3、6个月进行直肠测压。大便失禁评分按阿氏评分法进行[1]。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排便功能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直肠测压结果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比较

    A组每日平均便次、夜间排便、便后1 h内需再排便、延缓排便能力大于15min、失禁综合评分、肛门疼痛等排便功能评价均优于B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时的排便功能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直肠测压结果比较

    术后3、6个月时A组患者的直肠最大耐受压及顺应性压与B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直肠测压结果见表2。表1 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比较 注:表中单位除标注者外均为例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直肠测压结果比较

     3 讨 论

    近年来报道的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向距肛缘4 cm以下直肠癌保肛禁区提出了挑战[35]。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虽然保留了部分肛门括约肌,但由于直肠的存储功能消失、黏膜排便反射失代偿、盆神经丛损伤等因素,大部分患者术后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障碍,吻合口距肛缘愈近,其发生率愈高,程度愈严重。主要表现为便频、便急、便不尽感、粪便及气体的精细辨别障碍等[6],致使少部分患者又萌生了造瘘的决定。口服药物改善排便功能的方法起效时间长,作用较小,有一定负作用,不能在短期内持续减少大便次数,使肛门不能充分休息,延长了排便功能的恢复。而应用了灌肠的方法后,绝大多数患者在短期内减少了大便次数,排便功能明显改善,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超低位保肛手术解决了术后恢复慢的难题。

    一般在患者术后15~20 d开始灌洗,早餐后或晚餐后定时进行。灌洗时间间隔最初为24 h,以后酌情延长至48或72 h,甚至可每周1次,从而达到人为控制排便的目的。水温控制在37~40 ℃为宜,水温过高则对肠刺激作用较弱,太低则易引起肠麻痹。开始时灌肠管放置深度、注水剂量随个体差异而不同,多数患者置管深度在10~25 cm,灌洗开始前应排尽管内空气,防止空气注入。灌洗速度不宜过快,一般30min为宜。注射剂量在50~200ml,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灌洗要求尽可能将降结肠内粪便排空,但因术后患者肛门功能障碍,置管太深和大剂量的注射用水后反而导致了灌洗后肠腔内积水增多,排稀便的次数增多,使患者不适加重,这是与普通灌肠法不同之处。在灌肠同时将灌肠管逐渐后撤,使之与大便一并带出,能更有效地增强灌洗效果。灌洗后等待40~60min大便才能排干净。灌洗的频率随排便次数决定。注意上述要求后,多数患者在应用直肠灌洗法后灌洗次数、注射剂量逐渐减少,进而每周灌洗1~2次,甚至无需灌洗即可保持排便1~3次·d-1,保证了生活质量。定期复查肠镜,A组结肠炎,结肠黏膜糜烂、红肿等情况的发生和B组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阿兰,詹文华,汪建平,等. 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对改善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的作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1,4(2):8184.

    [2]寇京莉,冯新玮,韩斌如.结肠造口灌洗对直肠癌Miles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3,18(10):757758.

    [3]SCHIESSEL R,KARNERHANUSCH J,HERBST F,et al.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for low rectal tumor[[J].Br J Surg,1994,81(9):13761378.

    [4]RULLIER E,ZERBIB F,LAURENT C,et al.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with excision of internal anal sphincter fo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very low rectal cancer[J].Dis Colon Rectum,1999,42(9):11681175.

    [5]SAITO N,ONO M,SUGITO M,et al.Early results of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for patients with very low rectal cancer:An active approach to avoid a perminant colostomy[J].Dis Colon Rectum,2004,47(4):459466.

    [6]HIDA J,YOSHIFUJI T,TOKORO T,et al.Comparision of longterm functional results of colonic Jpouch and straight anastomosis after low anterior resection for rectal cancer:A fiveyear followup[J].Dis Colon Rectum,2004,47(10):15781585.

    (1.山东省青岛肛肠医院 肛肠外科,山东 青岛 266012;2.青岛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山东 青岛 266000)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