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7年第4期
编号:12064306
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关系述评(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7年第4期
     摘 要 近年来,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发展问题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发展关系问题,研究者存在争议。本文从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综合研究视角出发,对二者的含义、主要研究方法和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种角度。

    关键词 儿童,心理理论,元认知。

    分类号 B842.1

    1前言

    关于儿童心理知识的研究是认知心理学的基础领域之一,对儿童心理知识发展的研究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1]:第一个阶段应该追溯到皮亚杰的研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自我中心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二个理论和研究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的关于元认知(metacognition)发展的研究;第三个阶段则是20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的关于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的研究,在发展心理学中,心理理论研究已经成为最具有活力、最多产的研究领域之一。
, http://www.100md.com
    迄今为止,大多数心理理论的研究主要旨在考察儿童关于基本心理状态——愿望、知觉、信念、知识、思维、意图、感受等——的原始知识。在这个领域内,研究者试图了解儿童心理状态发生和儿童理解这些不同的心理状态的关键年龄阶段,以及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输入、输出和其如何影响行为的知识的理解和使用。相对而言,元认知发展研究主要体现在与任务相关的心理活动上,因此其研究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另外,大多数心理理论的研究主要探索关于基本类型的心理状态(愿望、信念等)知识的来源和早期表达,研究者主要倾向于以婴儿和年幼儿童为对象;相反元认知的研究者以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研究者关注共同的心理现象,即儿童关于心理现象的知识和认知的发展。实际上,大多数心理学家可能会认为元认知和心理理论有相似性,这种同义的感觉在心理理论的发展文献中通过使用“元表征”而得到进一步阐明[2]。尽管有这些相似性,但是大多数心理理论的文章都没有提及元认知的发展领域,同时,大多数元认知发展的文章也没有涉及到心理理论领域的研究[3]。
, 百拇医药
    简而言之,心理理论和元认知都是对心理知识的研究,有其相似性,但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有所分离。最近研究发现,年幼儿童具有一般意义上的自我监控(self-regulatory)能力,在问题解决中表现出的自我调节、策略使用与儿童心理理论关系密切[4]。因此从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综合研究视角、含义及其研究范式等方面梳理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可以为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研究提供新的角度,从而为建构更加合理和实用的理论提供思路。

    2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综合研究视角

    在1978年的《行为和脑科学》中,Premack和Woodruff报告了试图测验黑猩猩是否具有一种心理理论的研究。当时他们对心理理论的定义是:如果一个个体将某种心理状态归于自己和他人,那么这个个体就拥有了一种心理理论。之所以认为这种推论的系统是一种理论,是因为这种状态是不能被直接观察到的,同时也因为系统可以用来预测他人的行为。Premack和Woodruff认为,黑猩猩或许可以使用那些只有人类种系使用的推断,例如,目的或者意图,以及知识、信念、思维、怀疑、猜测、假装和嗜好等等。
, 百拇医药
    他们的研究激起了发展心理学家们的极大兴趣。1983年澳大利亚心理学家Wimmer 和Perner开始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并首创了著名的“意外转移”(又称“意外地点”)的研究范式,以此来探讨年幼儿童是否理解错误信念[5]。同样,Bretherton和他的同事研究了婴儿的表情和语言交流,并以此为证据认为婴儿具有“Premack和Woodruff[6]所提出的所谓的心理理论”。

    几乎在同时,Wellman和他的合作者也开始将儿童的元认知知识发展和心理术语的理解作为心理理论的发展指标来考虑[7~9]。例如,Flavell和他的同事关于儿童知觉“表面—现实”的研究[10~12]。可见,元认知的研究已经卷入到了心理理论的研究历史中。

    关于元认知的研究要比心理理论的研究开始得稍微早一些,元认知(关于认知的认知—因此是“元”)被定义为任何知识,或者认知客体时的认知活动,或者调节任何认知活动的各个方面[13]。元认知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包含认知者关于自己的知识,关于不同的认知任务的知识,关于用于解决不同的认知任务的可能的策略知识。元认知还包括用于监视和调节个体认知活动的执行技能。大多数发展性的研究是关于儿童的元记忆研究,探讨儿童关于影响记忆效果的各种因素的知识,尤其是关于儿童自身的知识和记忆策略的使用知识。元认知术语也被应用到大量关于涉及儿童理解、交流、语言、知觉、注意和问题解决方面[1]。在国内,研究者主要关注幼儿的执行性功能和心理理论的发展关系[14,15]。
, 百拇医药
    大多数元认知的研究考虑的是被试关于自己的心理过程的知识,而不是关于他人的心理过程的知识;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或者任务中知道别人如何使用他们自己的心理资源,对于被试如何使用自己的心理资源也是重要的,但是通常被试自己的使用情况是研究者主要感兴趣的[2]。比较而言,心理理论关注的内容是儿童对他人的心理资源的理解。

    3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含义

    在《行为和脑科学》中,Premack和Woodruff[6]对心理理论的定义是:如果一个个体将某种心理状态归于自己和他人,那么个体就拥有了一种心理理论。之所以认为这种推论的系统是一种理论,是因为这种状态是不能被直接观察到的,而且个体可以利用系统来预测他人的行为。就心理状态而言,黑猩猩或许可以推断那些人类种系使用的推断,例如,目的或者意图、以及知识信念、思维、怀疑、猜测、假装、嗜好等等。在这个定义里面,可以看到相对静态的知识层面的描述,个体对心理状态的知晓是建立自身心理理论的必要条件。另外,还可以看到相对动态的成分,心理理论是一种系统,一种可以预测他人(严格来说这里应该包括自己)行为的系统。既然,要预测,它必然涉及到一种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肯定需要其他条件的保障才能顺畅,例如,执行性功能、工作记忆以及语言能力。所以,宽松地说,“心理理论”是对获得、使用这种概念系统或者知识的本质研究领域的标定。该概念的系统是为了表征个体内部的生活,即个体所知、所求、所想、所感受的心理状态。
, http://www.100md.com
    Flavell[16]认为研究者使用心理理论这一术语的方式可能是宽松的,也可能是带有限制性的。它可以泛指任何关于心理的知识——任何朴素的心理学——这可以在婴儿期看到它的发端。心理理论这一术语的使用也可能是有严格限制的。这种有严格限制的定义所指的是某种日常的、非正式的用于认识心理世界的“框架”。这种理论由一个抽象的、连贯的因果解释系统构成,它使儿童能够借助于注入信念和愿望等无法观测的心理状态,来解释和预测行为。按照这种观点,儿童到5岁左右所拥有的不仅仅只是一组毫无关联的关于心理和行为的事实。而是他们关于情绪、愿望、信念和知觉的概念形成相互联系的系统。

    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认知发展》的著作中提出元认知概念后,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对元认知的内涵、结构、实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元认知的概念把认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感知、记忆、思维等范畴的传统观点加以整合,从而加强了心理活动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突破了原来对认知活动过程的具体情境的限制。, 百拇医药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