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8年第2期
编号:12062829
原型理论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8年第2期
     型的相似性越少。就意味着它离原型越远,远离原型的成员被称作边缘成员;第三,原型理论强调组成概念的成员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可能是彼此有重叠的。因为它们同时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因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边界也可能是模糊的。

    1.2亲社会行为概念的原型表征

    对于“亲社会行为”这个概念而言,传统的研究大多沿袭“概念经典理论”的思路,将“利他性”作为符合亲社会行为概念资格的必要和足够的特征。将“帮助”、“分享”、“合作”、“安慰”、“赠送”等几种行为平行地列为该范畴的类型,没有考虑其中的一些成员,可能比另一些成员能更好地代表其所属概念,也没有考虑这些成员之间可能存在交叠。因而,这样的机械表征方式可能会影响科学概念的建构。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对概念经典理论表征下的亲社会行为概念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从经典理论视角出发来看待亲社会行为,使得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范畴变得非常狭窄。从以往研究看,多数研究往往只涉及帮助、合作、分享、安慰、谦让等几种有限的行为。直到20世纪末,半数以上的针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都是在人工设置的情境中,研究儿童对中性物品的捐赠行为,而很多研究并没有重视那些明显存在于青少年同伴之中的“亲社会行为”,如邀请孤独的同伴加入游戏,鼓励别人等行为。事实上,这些行为可以促进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也能够给他人带来积极的后果,它们是被青少年儿童广泛认同的亲社会行为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