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9年第4期
编号:12055775
任务切换机制研究的理论争议与整合(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9年第4期
     “全或无”(all or none)过程之争。一方面,有研究认为任务设置重构是具有阶段性的序列认知加工过程。如Rogers和Monsell提出了两步骤模型(two-step model),即在目标取向条件下既有在靶之前预先准备的内源性控制,又有靶驱动的外源性控制。Hubner认为任务设置是逐步准备的过程,因为随着可预期内容的增加,被试的反应会加快。Nicholson等人的一项ERP研究支持了阶段性加工的观点,他们通过把线索分为“切到线索(switch-to)”和“切离线索(switch-away)”两种类型,结果发现,与重复任务脑波相比,对于切到和切离序列,位于线索的差异波出现了更大的普遍的差异正波。但是,只有在切离序列上差异正波的晚期部分显著下降,并且差异正波在刺激开始之后才出现嗍。这说明,对于切到序列,在刺激出现之前就开始使用了新的任务设置,但是对于切离序列,这个过程被延迟直到刺激开始之后才进行。从而导致了切换代价的增加。这个研究把重构加工有效地分离成了两部分:即切离当前任务设置和切到另一个新任务设置。

    另一方面有研究认为,在准备时间内,被试必须将反应规则提取到工作记忆中以有效完成任务重构,但提取是一个全或无的过程。提取成功,在刺激呈现之前就能完成任务设置重构,那么,两类任务的反应时无显著差异;提取失败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