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54665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研究现状(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李 瑛
第1页

    参见附件(540KB,3页)。

     在血压超过(160~170)/(90~100)mmHg或收缩压超过(180~200)mmHg时才需降压,降压幅度一般降至比中风前稍高水平。如出现梗死出血性转化、心肌梗死、高血压性肾衰竭或主动脉夹层应积极降压治疗。常用降压药同脑出血。

    2.2醒脑开窍,控制损伤级联反应中风病急性期多以风、火、痰、瘀等实证表现为主,因而治疗当以醒脑开窍、熄风化痰、清热祛瘀为主,与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吻合。现代研究认为,醒脑静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表面,抑制Ca2+内流,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减轻或避免缺血半暗带不可逆损伤。清除自由基,调节细胞因子表达,减轻炎症损伤,抑制梗死周围除极,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脑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全面控制损伤级联反应,阻断中风病急性期的病理过程。抑制脑水肿的发生发展,促进血肿的吸收,还有促醒、退热、止痉的作用,是中风病急性期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均适用。常用方法:醒脑静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

    2.3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脑梗死后在脑局部缺血区因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减退或丧失,梗死区内血流量下降,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黏度增高,并有脑的无复流现象产生。因此,积极尽早活血化瘀,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改善微循环,阻断脑梗死的病理过程是脑梗死急性期的重要治法之一,常用中成药灯盏花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对脑梗死急性期具有良好疗效。其作用机制为活血化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促进纤溶活性,抑制Ca2+超载,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提高动脉壁前列环素的含量,降低血栓素A2的含量,清除自由基,从而抑制血栓形成,或使刚形成的小血栓得以溶解。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侧支循环。增强缺血局部的组织代谢,增加神经细胞的耐缺氧能力,减少缺血损伤的面积。脑出血急性期忌用,严重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必须在脱水降颅压,血压在安全范围的基础上应用。

    2.4积极治疗并发症 中风病急性期常见并发症有消化道出血、急性肺水肿、脑心综合征、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消化道出血是中风病急性期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是引起急性中风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多在中风发病1周内,尤以48 h内发生为多,中风病病情越重,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越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4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