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护士》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607876
神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穿刺方法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家庭护士》 2008年第4期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888(2008)4A—0883—02

    经外周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选用高等级的医用硅胶材质从外周静脉置管到上腔静脉,药物通过留置管直接进入上腔静脉,具有适应证广、创伤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换药方便等特点。现将PICC的穿刺方法和护理介绍如下。

    1 术前准备

    需置入HOE的病人,医生要开医嘱,病人或家属需填写PICC知情同意书及PICC置管术同意书,护士接到置管术的医嘱后,首先要对病人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记录在护理病例上。

    2 用物准备

    PIC/2穿刺包(内有弯盘2个、治疗巾2块、洞巾1块、纱布5块、止血钳2把、剪刀1把、消毒小杯2个内各装3个棉球)、PICC导管、碘伏、75%乙醇、20 mL注射器3个、250 mL生理盐水1袋、肝素盐水1袋、无菌手套2副、卷尺、止血带、贴膜、无菌胶贴。

    3 穿刺方法

    3.1选择血管病人平卧,穿刺肢上臂外展与躯干成90°,评估病人的血管情况(走向、弹性、是否有静脉瓣、红肿硬结等),首选右侧上臂,因其距离心脏上腔静脉近,选择血管的顺序为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因其直径粗、静脉瓣较小常作为首选。

    3.2测量定位病人平卧,上臂外展与躯干成90°,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二肋间隙,为避免导管尖端进入右心房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心包填塞等症状,从量好的长度中减1cm~2cm,从拍摄的x线片中可见正好达第二肋间。

    3.3穿刺过程

    3.3.1建立无菌区准备用物,将PIC12穿刺包放于移动小桌上,置于病人床尾并打开,戴手套,摆放消毒物品,抽吸2管生理盐水及1管肝素盐水备用,然后将1块无菌治疗巾垫于病人手臂下方。

    3.3.2穿刺点的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先用75%乙醇消毒3次第1次顺时针,第2次逆时针,第3次顺时针,再用碘伏消毒3次,顺序同乙醇消毒,消毒范围略小于乙醇消毒范围,上下直径20 cm,两侧至臂缘,待干。

    3.3.3预冲导管准备PICC、透明敷料、输液贴等无菌用物准备于无菌区,用盐水冲洗润滑导管、肝素帽、接头、穿刺针头等,检查是否有破损,用充满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PICC并冲洗导管润滑导丝。助手协助扎止血带,术者更换无菌手套,铺洞巾,暴露穿刺点。

    3.3.4静脉穿刺 助手协助扎止血带,术者更换无菌手套,铺洞巾,暴露穿刺点。用充满肝素盐水的注射器冲洗穿刺针,连接穿刺针,可根据需要先用2%利多卡因0.1 mL~0.2 mL皮内注射,行穿刺点局部麻醉。穿刺者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以15°~30°进针进行静脉穿刺,见到回血后压低角度再进针1 mm~2mm,保持钢针针芯位置,单独向前推进外插管鞘,以确保穿刺针外套管也进人血管,又不致穿透对侧血管壁。

    3.3.5撤针芯送导管助手松止血带,术者以左手食指压住外套管针尾以防滑出血管,中指压住穿刺针套管尖端处的血管,以防出血,右手撤针芯,再用右手轻轻将PICC送入,至腋静脉时约插入20 cin,让病人向静脉穿刺侧转头并低头,以防止导管误入颈静脉。若送入困难,应考虑静脉有堵塞或导管位置错误。

    3.3.6撤出外套管并修剪导管长度插管至预定长度后,在鞘的末端处压迫止血并固定导管,然后撤出插管鞘,将导管与导丝的金属柄分离,轻压穿刺点上以保持导管的位置,缓慢将导丝撤出。保留体外5 cm导管以便于安装连接器,以无菌剪刀剪断导管,注意不要剪出斜面或毛渣,安装连接器。

    3.3.7抽回血和冲管用注射器抽回血,然后用准备好的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安装肝素帽。

    3.3.8安装固定翼并进行导管固定 清理干净穿刺点周围血迹,将导管出皮肤处逆血管方向绕一流畅的“S”弯,取出白色固定翼,将其加在距穿刺点1 cm的导管上,并用无菌胶布加以固定。穿刺点置纱布,用透明敷料加压粘贴(禁止在导管上贴胶布,防止损坏导管强度和导管完整)。记录导管长度、穿刺日期、穿刺者姓名,最后X线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位置没有确定之前避免用PICC进行操作,操作成功后需填写PICC置管记录。

    4 护理

    4.1换药置管后24 h内换药1次,如果在24 h内穿刺点出现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病人出汗或穿刺点污染时也应及时更换,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无菌。如果穿刺处无渗血、渗液可1周进行PICC换药1次。换药时应自下而上揭去透明敷料,注意避免将导管带出体外,观察穿刺点情况,打开无菌PICC换药包,建立无菌区(同PICC穿刺前准备),带无菌手套,先用乙醇棉球消毒(范围同PICC穿刺),注意避免接触穿刺点,以免乙醇沿穿刺点进入皮下及血管,引起刺激症状,待干后用碘伏棉球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方法及范围同PICC穿刺),待干,固定方法同PICC穿刺,最后记录穿刺时间、更换时间及更换人。

    4.2封管每次操作结束后用20 mL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封管(成人用20 mL无菌生理盐水封管,儿童用6 mL无菌生理盐水封管)。如不使用导管时每7 d进行封管1次,封管时一定要是脉冲式正压封管,已达到冲洗导管及防止血液反流进入导管的作用。

    4.3并发症的护理

    4.3.1静脉炎的护理静脉炎是留置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静脉炎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和化学性静脉炎两种,前者是在导管穿刺过程中静脉壁受到损害而引起,一般在置管早期出现;后者与输入刺激性药物有关,常在置管后期出现并与输入化学刺激性药物及病人的特殊体质有关。发生静脉炎后应及时处理,抬高患肢,局部进行硫酸镁湿热敷,也可局部涂抹欧莱,必要时将PICC拔除进行细菌培养,输注抗感染药物。

    4.3.2出血的护理穿刺点出血在病人置管后1 d~3 d较常出现,主要由于操作过程中手法操作不当或病人血小板较低引起。穿刺成功后可以按压穿刺点5 min~10 min,以预防穿刺点出血。如病人年龄较大、凝血功能差,则应加强局部的观察,让病人避免穿刺肢体较大幅度的动作,并及时更换敷料,保持穿刺点的局部干燥,必要时可采用云南白药。具体方法如下:常规消毒穿刺点,待干后将云南白药胶囊1粒分开,取其粉末,撒于出血处,用棉签均匀的抹开,达到穿刺点周围0.5 CM处,用无菌小纱布覆盖,透明敷料固定,2 h后观察,如仍有少量出血,可再加用1/2云南白药胶囊粉末并做好交班,24 h后再次观察止血情况,如出血已停止,用棉签消毒血痂周围,不用上药,换上干净小纱布,透明敷料固定,3 d后即可常规护理。

    4.3.3导管堵塞的护理导管堵塞是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可达21.3%,并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导管被夹闭、打折、脱出移位以及体位改变、输入过高浓度的液体、药物沉积、血栓形成、冲洗不正确会导致导管堵塞。对于血栓形成性堵塞,可先用生理盐水轻柔回抽,试将凝血块从管腔抽出,或用生理盐水10mL、尿激酶10×104U进行溶栓,反复回抽,使药液充分均匀充满管腔,2 h后用注射器回抽,见有回血即可。临床采取脉冲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

    作者简介黄燕(1980-),女,四川省自贡人,大专在读,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工作单位:100049,北京航天中心医院。

    (收稿日期,2008—03—07)

    (本文编辑 卫竹翠), http://www.100md.com(黄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