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护士》 > 2008年第5期
编号:11626981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家庭护士》 2008年第5期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888(2008)5A-1186-02

    急性心肌梗死(AMI)即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是尽早、持久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最有效的方法,可以使病死率明显下降,并成为AMI治疗的首选方法,它具有效果可靠、手术简单、创伤小等优点,同时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技术也得到很大发展,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8月~2007年10月我科完成急诊PCI的AMI病人2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持续胸痛>30 min和心电图至少2个相邻胸前导联或Ⅱ、Ⅲ、aVF导联中2个导联ST段抬高>1 mm,同时血清心肌酶超过正常值2倍。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0岁~71岁;发病时间为3 0 min至23 h;心肌梗死范围:前壁8例,前间壁2例,下壁9例,广泛前壁2例,正后壁1例,高侧壁3例。全部病人入院后均做急诊PCI,成功者均置入支架。
, 百拇医药
    1.2方法所有病人入院后必须做心电图,临床判断均符合AMI诊断标准。如仍有胸痛或其他缺血症状和体征,且同意做急诊PCI时,常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或氯吡格雷300mg,并给予扩血管药,以标准技术进行动脉造影及支架术。术前鞘内注射肝素8 000 U,所有病人直接将所选择的带球囊支架送至未经预扩张的IRA的靶病变处进行高压扩张。术后留置鞘管,4 h~6 h后拔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50 mg/d,氯吡格雷7 mg/d,至少6个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0.4 mL,每日2次,持续5 d~7 d。并积极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抗血小板制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调脂药物以钙拮抗剂等。

    1.3支架置入成功指标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支架置入后残余狭窄<30%,则急诊PCI成功。临床成功指标:急诊PCI后不伴有AMI、紧急冠状动脉搭桥及心脏性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事件。

    2 护理
, 百拇医药
    2.1术前护理做好病人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安慰和解释开导工作,如通过讲解、发送图片、资料,让病人了解手术全过程,以及术中配合的方法和术后注意事项,使其解除紧张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手术,必要时使用镇静剂。手术前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训练在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由于不习惯而出现便秘及尿潴留。根据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如碘过敏试验、普鲁卡因过敏试验、出凝血时间的测定等,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当日手术禁食水,备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皮肤,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并做好静脉留置针。

    2.2术后护理术后病人需住CCU病房,采取平卧位。常规留置鞘管6 h~12 h,术后下肢制动24 h,砂袋压迫12 h,忌用力咳嗽,定时检查伤口有无出血,鞘管有无移位或脱落等,观察敷料有无渗出,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经常询问有无胸闷、胸痛、心慌及出冷汗等;观察肢体活动情况及肢端温度、颜色;严密观察心电监护有无ST-T改变,同时注意多次心电图检查。并与术前对比是否有改变,根据医嘱24 h内每小时采集血标本1次,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拔管时做好解释工作,指导病人缓慢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降低疼痛阈值,以防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疼痛性休克。
, http://www.100md.com
    2.3出院指导半年内每月复查1次,半年后每3个月~6个月复查1次,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了解有无再狭窄的出现,指导病人戒烟酒,避免情绪紧张、激动,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饮食,降低体重,积极控制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以减缓冠状动脉硬化。

    3 讨论

    急诊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迅速开通IRA。早期再灌注治疗作为最有效地挽救濒死心肌的措施,在AMI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AMI尽早、持久、充分开通IRA可挽救更多的存活心肌,最大限度地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对于心肌梗死的病人应用PCI技术改善心功能,并能得到长期恢复。随着介入技术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成功病例证明及早进行血运重建是有必要的,特别是PCI技术能够减少3年以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通过有效的护理及健康指导,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百拇医药(苗艳杰 贾春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