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10年第3期
编号:11887825
性文化与性心理健康(3)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中国性科学》 2010年第3期
     所有这一切使文明人类的婚姻制度倾向于结偶的个体婚(孩子既知其母又知其父),这种个体婚或是男女在一段时间内配偶相对稳定的对偶婚,或是一对男女带有终身契约倾向的一夫一妻制。

    2.3 求新冲动与结偶习性的矛盾统一

    人类是有结偶习性的,但结偶以后也会有感情的变化以至男女的离异。也就是说,人有喜新厌旧的习性。恩格斯指出:“个人性爱的持久性在各个不同的个人中间,尤其在男子中间,是很不相同的。”并且认为,“如果感情确已消失或者已经被新的热烈的爱情所排挤,那就会使离婚无论对于双方或对于社会都会成为幸事。”[4]

    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喜新厌旧”的弱点。但这个弱点是人类从灵长目动物祖先猿猴类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物本能“探究冲动”的一部分。俗话说“猴子身上藏不住一个虱子”,猿猴对一切新事物都有好奇心,都要探究,想弄清楚它是怎么回事。“探究冲动”是猿猴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外界环境的结果。猿猴不像大熊猫,不像食蚁兽,熊猫只要有箭竹,食蚁兽只要有蚁类就满足了。但熊猫一旦遇到了箭竹大批死亡,食蚁兽如果离开了有蚁类的环境,它们就有灭绝的危险。猿猴则不同,它们从来不能肯定下一顿饭从哪儿来,它们必须了解每一个角落,尝试寻觅幸运的机会。有果子则吃果子,没有果子吃种子,吃块根,吃树叶,直至吃小动物,等等。它们必须具备一种持续的高度的好奇心,这不单是摄食的问题,从自卫出发,也会有相同的要求。猿猴的探究冲动,在对待异性的问题上就变为一种“求新冲动”,对一切熟悉的异性冲动减弱,而新的异性出现时冲动增加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