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医学导刊》 > 2009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185509
水飞蓟宾葡甲胺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1日 曹远国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97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9)-10-0020-01

    【关键词】水飞蓟宾葡甲胺;抗结核药物;药物性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直接影响抗结核治疗的疗效和转轨,笔者对486例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患者分组使用水飞蓟宾甲胺和肌苷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8年11月间在我科住院接受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486例,随机分为观察租和对照组。观察组238例,男148例,女90例,年龄16~71岁,其中<60岁者136例,≥60岁者102例,观察组中乙肝病毒携带者76例(31.93%);对照组248例,男156例,女92例,年龄19~74岁,其中及<60岁者144例,≥60岁者104例,对照组中乙肝病毒携带者81例(32.66%)。治疗前已有肝功能异常(ALT>40U/L)及患有严重心脑疾患、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衰竭、内分泌功能严重紊乱、中度以上贫血者未收入。

    1.2 治疗方法 所以患者均给予2RHZE/4RH方案抗结核治疗,利福平(R)0.45~0.6qd;异烟肼(H)0.3qd;吡嗪酰胺(Z)0.5~0.75bid;乙胺丁醇0.75~1.0qd。两组患者全程均给予护肝治疗。观察组在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150mg口服tid。对照组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肌苷片0.4,口服tid。

    1.3 观察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检查乙肝五项和甲肝、丙肝、丁肝、戊肝抗体、肝功能。治疗期间每2周复查肝功能一次,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等症状时则随时复查肝功能。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0U为诊断肝功能损害的标准,ALT在41~100U/L时停用抗结核药物,只给予护肝治疗。从开始治疗起至ALT>40U/L时为肝损害发生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238例,发生肝损害21例(8.22%);对照组248例,发生肝损害64例(25.8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24.27,P<0.01)。

    2.1.1 观察组中因ALT>100U/L而停用抗结核药物者8例(3.36%);对照组中有17例(6.8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6.51,P<0.05)。

    2.1.2 观察组发生肝损害的时间为35~86d,平均(56.00±13.30)d;对照组中发生肝损害的时间为14~63d,平均(43.42±12.85)d。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t=3.86,P<0.01)。

    2.1.3 发生肝损害病例中,观察组ALT42-268U/L,平均(76.3±54.73)U/L;对照组ALT41-356U/L,平均(121.55±75.73)U/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2.52,P<0.05)。

    2.2 观察组中乙肝病毒携带者76例,发生肝损害14例(18.22%);对照组中乙肝病毒携带者81例,发生肝损害32例(39.51%)。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χ2=8.42,P<0.01)。

    2.3 通过不同年龄患者肝损害发生情况表明,无论是中青年组还是老年组,水飞蓟宾葡甲胺的护肝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24及13.45,P<0.01)。

    3 讨论

    由于大多数抗结核有药物对肝脏的损害,而结核病的治疗原则又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肝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各种病毒性肝炎、酗酒者、营养不良和老年患者更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7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