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上旬刊)》 > 20197
编号:13545366
尿蛋白三项在肾病诊断的意义(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日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7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276-02

    前言:

    肾病,肾脏的各种病证。人体脏腑之间,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均保持着动态平衡。内外界多种致病因素如果破坏了人体的平衡,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病及于肾,则引起肾脏疾病的产生。

    正常情况下,尿中是不会出现蛋白的。蛋白的发生主要取决于肾小球对血浆蛋白的滤过及肾小管的再吸收。而不管是肾小球还是肾小管,其受损的发生主要时由于各种原发或继发性损伤导致肾脏局部微循环障碍,使肾脏组织缺血、缺氧,致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使符合减少或丧失,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同时肾小球对蛋白的重吸收功能减弱或分泌泛白增加,导致尿液蛋白增加,从而出现蛋白尿。

    若肾脏的机能正常,在尿液中出现的蛋白量只有一点点,但是当肾脏与尿管出现障碍时就会漏出多量的蛋白变成蛋白尿。正常人尿中有微量的蛋白,正常范围内定性为阴性。

    病理性尿蛋白的成因,又分总为肾前性、肾性、肾后性这三类。

    1、肾性蛋白尿(肾小球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proteinuria)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所致。是临床最多见的类型。见于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由于缺血、中毒、免疫病理损伤破坏了滤过膜的完整性;或由于滤过膜电荷屏障作用减弱而致。

    2、肾后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 在正常情况下经肾小球滤出的中小分子蛋白质,几乎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当肾小管疾病时,蛋白质重吸收受障碍,小分子蛋白质就会从尿中排出,包括β2-微球蛋白、溶菌酶、核糖核酸酶等。由于血液中小分子蛋白质浓度很低,故此类病人尿蛋白总量一般不超过2g,有时仅10mg,也可以蛋白尿存在。

    3、肾前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 在某些疾病中,血中小分子蛋白浓度增加,如本周氏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若滤液中浓度超过肾吸收阈限,就可以排出,见于骨髓瘤、血管内溶血性疾病。

    我院主要通过放射免疫分析、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尿中α1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三种蛋白来进行肾病诊断。

    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样品采集

    a、晨尿:收集晨尿,测其总量,取出1-2ml备用。

    2、仪器

    上海γ放射免疫分析仪、深圳迈瑞Ci2000化学发光仪。

    3、试剂与药物

    深圳迈瑞公司白蛋白、α1微球蛋白检测试剂。罗氏发光试剂。

    (二)方法

    严格按操作说明书进行。

    二、数据分析

    三、讨论

    尿中三种蛋白质的变化与肾脏的病情密不可分,如β2微球蛋白在通常情况峡很容易通过肾小球基底膜,在管道处重吸收。因此,如果患有再吸收障碍,大部分的β2微球蛋白就会排泄到尿液中。另一方面,若果肾小球滤过指(GFR)降低,血液中的β2微球蛋白浓度会上升,因此,β2微球蛋白指标可以作为肾病疾病的鉴别指标。

    运用放射免疫的方法在短时间能够实现自动检测,。在检测中使用高亲和性的已标记的微球蛋白抗体,并采用免疫夹心法进行对标本的检测,α1微球蛋白是一种低分子蛋白,分子量约为33000道尔顿,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膜,大部分被肾近曲小管重吸收而分解,在尿中含量极微。尿α1微球蛋白是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Piscator[1]报道,当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率从99.95%下降至99.85%尿中的尿α1微球蛋白就可升高3倍。与临床上常用于检测早期肾小管和肾小球功能损害的指标β2-微球蛋白相比,更灵敏且不受酸性尿影响。Kusano等[2]报道当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80ml/min以下时,血清α1微球蛋白已开始同于正常水平,而此时β2-微球蛋白和血肌酐仍在正常范围内,比血肌酐仍在正常范围内,比血肌酐也更灵敏。

    β2-微球蛋白分子质量为11800。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容易通过肾小球滤膜,在近端小管几乎全产被重吸收,并在此转化为氨基酸,因此正常尿液中含量极为微量。β2-微球蛋白是经典肾小管标记蛋白,可直接反映肾小管功能。近曲肾小管受到损害,如接触重金属、接受肾毒性药物治疗、及肾小管间质病变时,尿β2-微球蛋白显著增加。在急性肾小管损伤或坏死、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衰等情况下,均可使得尿β2-微球蛋白显著升高。肾功能特异指标中,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严重降低时才明显升高,血、尿β2-微球蛋白比其灵敏度更高。

    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又称清蛋白,albumin,Alb)是由肚实质细胞合成,为含585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分子量为66458,在血浆中的半寿期约为15-19天。

    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尿中甚微;当肾小球损伤时,对蛋白质滤过屏障_分子筛的作用被破坏,任何能够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的病变,均可导致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敏感指标之一。Giampietro[3]等报道高血压患者由于Na+/Li+反转移活性增高,引起肾脏血流自身调节功能紊乱,造成肾小球的高灌注状态导致滤过膜电荷下降,使尿中微量白蛋白含量增加。因此,尿微量白蛋白可作为临床上肾小球滤过膜电荷选择屏障受损的重要标志

    1.尿蛋白的危害

    许多慢性肾炎患者认为尿检不正常,有蛋白尿,身体也没有觉得不舒服。有尿蛋白,既不疼也不痒,好像根本不用治疗一样。正常人的尿中一般不會有蛋白,因为在肾脏中有对血液中的蛋白过滤膜,蛋白质是无法通过这层膜的,此膜能通过的只能是小分子物质,如水、无机盐、尿素、尿酸,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胆固醇、维生素是无法通过这层膜,再一个葡萄糖也是可以通过这层膜,但在肾脏中有吸收葡萄糖的细胞并送回血液中,所以正常人的尿液中一般不会有蛋白质、葡萄糖等人体必须的大分子物质。其实尿蛋白不是这么简单的。慢性肾炎尿蛋白的发生不仅仅是营养蛋白的大量流失,而且加重病变肾小球的损伤。另外,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会滤出一些小分子的蛋白,但都可以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长期的尿蛋白会使肾小管长期超负荷运转,这样就会对肾小管造成损害,研究已经证实,尿蛋白的发生是造成尿毒症的第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它最大的危害在于毒蚀肾脏,加速病情向尿毒症发展。, 百拇医药(童惠 黄丽君 陈国花)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