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587848
同性恋的生物学成因(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2008年第1期
     Wilson指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有其生物学基础,同性恋最初可能是一种利他为。这种自身不进行直接繁殖的利他行为可以通过“ 亲缘选择”来传递自己的基因。亲缘选择主要是对支配行为的基因起作用,因此它所增进的不一定是个体适合度,而是个体的广义适合度。因此,即使是一个动物没有留下后代,它的广义适合度也不会等于零,因为它的基因也可以靠旁系亲属传递下去。一个物种中的每一个体不一定都直接参与生殖繁衍,相当数量的个体必须进行生殖繁衍来维系种群的发展,可还要一定数量的个体起提调控、辅助、协调等其作用。不同的性行为方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实现整个物种的进化和延续。

    最原始的有性生殖是同配生殖,即两种形态结构及大小都相同的生殖细胞( 这里实际上就是没有雌雄之别)结合产生合子。经过进化,随之出现了较大的配子与较小的配子结合。在这里,较大的配子相当于卵细胞,提供产生合子的一半遗传物质和供合子生长所需的较多的营养物质;较小的配子提供另一半遗传物质,同时也供合子生长所需的较少的营养物质。当这个较小的配子遇到更小的配子时,它又会表现出相对的雌性行为。注意,这里的两个细胞并没有性别上的分化,而只是大小上的分化,这就是相对性别的现象。高等生物已发展成了高度分化的两性世界,可是在一些动物中仍然保留着无性生殖的痕迹,这可能就算同性恋行为在整个生物界广泛存在的生物进化基础。

    第三 同性恋成因的生物学假说

    “第三性”假说是最早指出同性恋是人类的生理现象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