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608063
从中医脏腑看心理应激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医药月刊》 2008年第3期
     [摘 要] 将现代心理应激理论引入中医脏象学说的研究当中,结合中医藏象及七情学说及相关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心理应激的中医发病机制。认为心、肝、肾三脏在心理应激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心理应激的辩证用药指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中图分类号:R2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8)3-0232-02

    心理应激的特定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近代国际内分泌学先驱率尔首先提出来的。我们知道,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人们总免不了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惧,造成一种心理压力。对于这种因情感引起的生理反应,在医学上就被称为“心理应激”。那些使人体作出生物学反应的、范围广泛的、不愉快的感官或心理体验,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应激源”。现代医学认为,心理应激是由于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因环境要求与自身应付能力不平衡所引起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心理学家认为,适度的应激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有益而无害,它具有警觉作用,可以促使人做出有效的思维和迅速的对策,以便更加适应周围的环境。反之,所引起的心理应激就属于病理生理学的范畴。研究表明:在社会流行病中75~90%疾病与心理应激的发生有关[1]。心理应激可以诱导抑郁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年来,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人群实验均已证明,心理应激源,如家庭生活、工作条件、社会变化、生活事件等的变化,均可导致炎性反应系统的激活。而且,应激引起细胞因子的分泌可以引起抑郁症状。社会调查资料亦显示,生理和心理应激事件是抑郁症的明显促发因素,应激—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双向调节,对抑郁症的发病起着“扳机”作用。随着长期的心理压力、工作紧张状态和激烈竞争等应激源的日益泛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