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学术版》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293342
孕妇妊娠晚期凝血四项的变化(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杨祝英 宋胜巧 段国和 南 洋 魏岳峰 李晓泽
第1页

    参见附件。

     有报道妊娠女性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比同龄非孕妇高3~4倍,特别是晚期妊娠妇女,凝血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纤溶系统也发生改变,纤溶酶原活物活性下降,而其抑制物水平增高[3]。机体的这种改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是机体的一种生理保护,可防止产后的过量出血,但应注意防止诱发纤溶的发生[4]。因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极易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途径,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而诱发DIC,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6]。所以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可以防止异常出血和DIC的发生,尤其是妊高症患者更易发生DIC。许多研究表明,妊高征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致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激活中性粒细胞释放弹性蛋白酶,导致全身血管痉挛内皮受损,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引发大量组织因子释放,激活凝血与纤溶系统,导致血管内凝,外周循环阻力增加血压升高[7] 。

    实验表明多次妊娠也是诱发妊高征之一,正常二次孕妇血液也处于高凝状态。PT、APTT明显缩短。同比妊高征发生后血管内皮进一步损伤促凝血因子与抗凝血因子之间平衡失调,纤溶系统呈反应性升高,逐渐变为消耗性降低。抗凝物质减少,促使凝血酶原被激活,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PT、TT、APTT有明显延长,FIB先升高,后下降。上述指标随着DIC的发生与发展而延发进一步改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或P<0.001)[5]。总之,临产孕妇的高凝状态倾向,使其发生意外(如DIC)的风险加大,因此,在产前及产中及时动态监测PT、APTT、TT、FIB及血小板、3 P实验等相关指标,对临床上选择适宜的生产方式,以及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保护母婴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谭齐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2

    [2]孙彦,孕产妇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实用医技杂志,2005,6(6):1573-1574

    [3]熊立凡,李树仁.临床检验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李基明,林健.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的临床意义.实用临床医学,2006,7(1):88

    [5]韦继明.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在正常妊娠中的变化和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诊断的意义,上海医学杂志,1999,22(2):125

    [6]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12

    [7]赵光胜.血小板与高血压病及血栓性并发症关系.现代高血压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56-266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5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