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学术版》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293338
我院2009年度12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朱利明 金 剑 金芝贵 吴 飞 华李琦
第1页

    参见附件。

     其次应引起重视的是中药的不良反应,在128例ADR中,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共有14例,占总例数的10.94%。虽然ADR发生率不算高,但考虑到我院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故ADR发生率相对较高。由于中药来源于大自然,中药的不良反应常常被人们忽视,通常认为无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较西医少且轻。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多种多样,主要以过敏反应比较多见,轻者仅表现为皮疹,但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年来,全球中药的ADR事件不断出现,中药制剂也成为关注焦点。国家ADR中心报道[5],其10年来收到的与中药相关的ADR病例数和死亡人数,约占全部ADR报告总数的5%,而其中又以中药的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也最为严重[6]。在我院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中,以注射剂所致者多见,如参麦注射液、灯盏花素等。因此,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重点监测,加强用药监护。

    3.4 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给药途径与ADR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调查显示,静脉滴注的ADR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这与国内其他报道[7]相符。静脉滴注时大量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静脉注射液的pH值、渗透压等都可能成为引起ADR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静脉滴注见效较快,医生经常用于急诊患者,但由于配伍问题、溶解后的稳定性问题、给药速度问题,使应用静脉滴注给药途径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因此我们提倡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就不注射给药,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给药,这对减少ADR的发生及预防严重的ADR大有益处。

    3.5 ADR的临床表现:我院2009年发生的128例ADR的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8]。其临床表现多样,又以过敏反应多见,占34.38%,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大多数的ADR的临床表现较轻,危害较小,如皮疹、恶心等,经过医生的相应治疗,不良反应症状都逐步渐轻。但个别药物能引起较严重的ADR,如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等。严重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物(如头孢菌素,大环内酯及林可霉素)和部分中药为主,但经过医生的积极抢救,不良反应症状均好转,未出现后遗症。这进一步提示我们,特别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对药物少见的ADR及有过敏史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用药史,在患者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出现用药后的所有不适,都应尽快查明发生原因,并及时停药和对症治疗[9]。

    4结语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ADR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等相关,由此可见,合理并正确使用药品,是确保用药安全的前提。为此,医务工作者们必须正确认识ADR的危害,积极探索和总结ADR发生的规律,加强安全用药意识,确保药物正确、合理、安全的使用。尤其要加强和重视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中药等药品,加强和重视儿童、女性和老人患者的监测,谨慎合理地选择用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Wolfe MM,Lichtenstein DR,Singh G.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J].N Engl J Med,1999,340(24):1888-1899

    [2]何伟珍,吴丽兰,应小飞,等.浙江丽水市2004年5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10):74-75

    [3]李铮,张亚同,纪立伟,等.我院2007年3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5):376

    [4]蒋宇利,冯琳,欧宁.2003年我院4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6):313-315

    [5]周筱青,周践.我国开展ADR监测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误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药房,2004,15(3):134-135

    [6]梁月晴,韩旭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4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