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1452660
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治疗(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7日 张 星 李晟玮 高卫国 陆继宏
第1页

    参见附件(300KB,2页)。

     [关键词] 补片;疝修补;感染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c)-154-02

    应用生物材料进行疝修补术是疝外科学的一大进展,随着生物材料的大量使用,与生物材料有关的感染时有发生,尤其深层腹壁感染常导致手术失败,给再次手术带来困难,为此,我们就补片感染的机制及治疗进行探讨。

    1补片植入的生物学反应

    研究发现,植入补片早期,大量急性炎性细胞浸润补片周围组织,导致其周围积液形成血清肿,随后在补片的孔隙中逐渐被纤维母细胞和巨细胞代替,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这种反应主要发生在术后1-3月,且聚丙烯补片较聚四氟乙烯能引起更强的炎性反应,导致更大的瘢痕、粘连和补片变形[1]。

    2补片感染机制

    细菌进入伤口首先产生一种称为识别粘连基质分子的微生物表面成分(microbial surface components recognizing adhesive matrix molecules)的粘连物质,其可识别并粘连到相关纤维连接蛋白,纤维蛋白质,胶原和相关肝素多糖上。生物材料表面有许多的结合点,可从宿主活体细胞和细菌处获得一层糖蛋白结合物,此结合物上Van Der Waals力可中和存在于基质和细菌的亲水和疏水力;从而允许糖蛋白物质与基质和细菌之间进行分子交连,产生几乎不可逆的粘连,细菌从周边液体中获取营养,形成一种胞外生物膜或多糖黏着物,使得细菌在生物材料中产生一种繁殖生长的层面,但抗生素不能到达该层面[2,3]。细菌产生的黏液层不仅损害白细胞的吞噬功能,而且可引起局部免疫抑制,降低白细胞杀菌作用,并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而影响伤口愈合[4,5]。

    3 补片感染发生率及分类

    据Gilbert报道1834例行补片法修补患者共14例(0.8%)发生感染[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