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1452766
黎凯教授分期辨治面瘫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7日 高尧韩 黎 凯 王幼奇
第1页

    参见附件(312KB,2页)。

     [关键词]面瘫;分期辨治

    [中图分类号]R7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c)-096-02

    1 概述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疾病,又称“口眼歪斜”。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1]。中医学认为,面瘫的发生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病因有内外因之分。

    现代医学将面瘫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叫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2]。面神经炎的病因未完全阐明。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3 d内达到高峰。病初可伴麻痹侧乳突区,耳内或下额角疼痛。患侧表情肌瘫痪,可见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建侧;口轮匝肌瘫痪使鼓腮和吹口哨漏气;颊肌瘫痪可使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多为单侧性,双侧多见于Guillain-Barre综合征。临床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吾师黎凯教授擅长用中医药,在面瘫的不同时期针药并举,辨证施治,临床用之,每获奇效。

    2 面瘫的分期辨治

    2.1 急性期(发病至2周)

    临床特点:在一侧面瘫的基础上见有患侧颜面板滞,耳后疼痛(或头痛,或肩痛),发热或恶寒,咽痛,可有听觉过敏。舌淡,苔白或微黄,脉浮。病机:风寒或风热侵袭面部经络,筋脉弛缓不收而致。治疗以祛邪为主,袪风散寒或疏风清热。

    中药治疗:牵正散加减。处方:白附子10 g,僵蚕10 g,全蝎(祛毒)5 g,玄参10 g,黄芩10 g,黄芪10 g,连翘15 g,防风15 g,牛蒡子15 g,茯苓10 g,泽泻10 g。1剂/d,分3次服。

    针刺治疗:局部取穴结合循经取穴,以泻法为主,手法宜轻针刺宜浅,取穴宜少。处方:风池、太阳、下关、承浆、曲池、少商等穴均取患侧,合谷穴取对侧。1次/d,每次留针30 min。10次为1个疗程。

    2.2 恢复期(发病2周后至6个月以内)

    临床特点:在一侧面瘫基础上患者面部板滞感消失,耳后等处疼痛消失,但多有疲劳乏力、口淡乏味、纳差等,后期往往舌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涩。病机:苦寒之品及连续针刺,虽使病邪渐去,但正气亦伤。气虚血瘀,脉络瘀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