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14期
编号:11479684
温针灸合升陷汤治疗胃下垂36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7年第14期
温针灸合升陷汤治疗胃下垂36例

     [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合升陷汤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采用温针灸合升陷汤加减(生黄芪30 g,党参、柴胡、升麻、当归、山萸肉各10 g, 焦白术、葛根、白芍、枳壳各20 g,炙甘草5 g),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1.6%。结论:温针灸合升陷汤治疗胃下垂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温针灸;升陷汤;胃下垂

    [中图分类号]R5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093-01

    胃下垂是消化系统一种慢性渐进性疾病,临床多见于体形瘦弱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痞满、隐痛, 食后加重,泛酸、嗳气。近年来笔者采用温针灸合升陷汤治疗本病, 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病例资料

    36例全部为门诊病例,均经过X光钡餐透视或胃B超确诊。其中男性20 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38岁;病程3个月~3年。其中轻度23例,中度11例,重度2例。

    1.2 诊断标准

    胃钡餐透视或胃B超显示胃小弯切迹低于两髂嵴连线1~5 cm者为轻度,6~10 cm者为中度,11 cm以上者为重度。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中药

    升陷汤加减(生黄芪30 g,党参、柴胡、升麻、当归、山萸肉各10 g, 焦白术、葛根、白芍、枳壳各20 g、炙甘草5 g)水煎服, 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连服2个疗程。兼有便秘者加火麻仁15 g, 腹痛甚加台乌10 g, 泛酸者加海螵蛸10 g, 呕恶者加生姜、法半夏各12 g,苏叶10 g,心烦者加栀子10 g。
, 百拇医药
    2.2 穴位选取

    中脘、气海、足三里(双)等穴。 手法及操作:患者呈仰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1.5寸毫针,中脘施捻转补法,气海施呼吸补法,足三里施捻转加提插之复合补法,诸穴得气后,各穴交替施针10 min后,在针尾挂上1.5 cm高的药艾柱行温和灸。每穴灸5~8 min,以局部皮肤潮红能耐受为宜。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嘱患者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针灸治疗后及饭后均应卧床休息30 min并注意腹肌锻炼,以增强疗效。

    2.3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钡餐透视或胃B超示胃小弯切迹升至正常生理位置,随访半年无复发; 显效:症状明显好转,胃小弯切迹较治疗前升高3 cm以上; 好转:症状改善,胃小弯切迹较治疗前升高1~3 cm ,但未恢复到正常位置; 无效:经3个疗程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无变化,胃小弯较治疗前升高不足1 cm。
, 百拇医药
    2 结果

    36例中痊愈28例, 占77.8%; 显效5例, 占13.9%;好转1例,占2.8%;无效2例,占5.6%;总显效率91.6%(表1)。

    3 讨论

    胃下垂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腹肌悬吊力不足,胃平滑肌及膈胃、肝胃韧带松弛等。胃张力低下,蠕动和收缩功能差,胃排空慢,胃小弯的最低点降至髂嵴联线以下,胃下极位于盆腔内时即形成胃下垂病征[1],中医认为,胃下垂多由脾胃虚弱, 约束无力,脏器弛缓不收或暴饮暴食,伤及脾胃,或肝气横逆,侵犯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不足,日久导致元气亏损, 升举无力, 中气下陷所致。气海为肓之原穴,为元气之根,有固本培元、升阳举陷之功,针刺时采用呼吸补法,使针感放射至脐上方,局部有重胀抽动感为佳。中脘为腑会,为胃之募穴, 可疏通腑气,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为治疗胃肠疾病之要穴,能温中补虚, 调理肠胃以治疗脘腹胀痛等症。诸穴合用,共奏升阳举陷、温中补虚、益脾和胃之功,可提高消化道平滑肌的张力及蠕动,促进胃肌张力的提高,使下垂的胃复位。在内服方药的选择上,大多医家选用补中益气汤,但笔者在临床上却发现广东的患者符合补中益气汤证的并不多,反而有阴虚、夹湿的情况,因此笔者选用升陷汤加减在补气升阳药物中加入山萸肉、白芍滋阴,焦白术健脾祛湿,并根据临床辨证加减,奏效明显。

    [参考文献]

    [1]温加登( 美) ,史密斯,贝内特. 西式内科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5.

    (收稿日期:2007-03-02), 百拇医药(谢有权 罗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