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18期 > 正文
编号:11805689
复杂施工环境条件下工区医疗建设的构想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25日 杨宏斌
第1页

    参见附件(562KB,2页)。

     [摘要]以具有代表性的某大型在建水电工程为例,分析复杂施工环境和恶劣自然条件下当前工地医疗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积极推进工区医疗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复杂施工环境;工区医疗建设

    [中图分类号]R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c)-142-02

    在我国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远离城市的能源、交通等重要领域的开发与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与广大建设者们息息相关的工地医疗保障问题却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和保障体系对于那些常年驻扎在偏远山区的施工群体来说更是遥不可及。在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许多工地的医疗条件很差,人们就医看病就相当困难,出现急重病时,更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因此积极推进工区医疗建设,在工区内就近建立医疗救护中心和应急救援系统,特别是对那些工程浩大,工期较长的工地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地医疗经历,以目前较具代表性的四川雅砻江一大型在建水电工程为例,分析当前工地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善工区医疗现状的一些设想。

    1 工地面临的医疗难题

    1.1 工地自然环境恶劣,医疗救护难度大

    此大型水电工程地处复杂的地质结构区,地质灾害十分频繁,山体结构极为不稳,施工过程中时常发生高空坠石、山体塌方,并随时面临山洪、泥石流及高埋深施工隧洞内岩爆的威胁,且许多险情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防范性,因此广大施工人员时刻面临着被坠石击中、被塌方掩埋、被山洪或泥石流卷走的危险,而险情一旦发生,人员极易受伤且伤情又重,医疗救护难度很大。

    1.2 施工区内道路交通复杂,车祸发生率高

    此工程建设难度极大,因受特殊地质结构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施工区内道路错纵复杂,天桥索道众多,行车危险性极大,为了保护地表生态环境,并尽可能地避免山体坠石、塌方影响行车安全,工区内多采用隧道交通,但洞内交通也相当复杂,洞洞相交,洞洞相连,撞车撞人事故更是时有发生,因车祸导致人员伤亡的问题非常突出。

    1.3 病员外诊外送不便

    此工程远离城市的体系医院,离最近的县人民医院180 km,离条件较好的市人民医院250 km,路途相当遥远。而当前的对外公路多在高山峡谷间穿行,地势险要,崎岖不堪,行车十分危险,汽车至少需要5 h方能到达,因此病员外诊外送极为不便,加上长时间路途颠簸,病情进一步加重,失去救治机会而在外送途中死亡。

    2 工区目前的医疗状况

    2.1 工区医疗条件差,不具备救治重病重伤的能力

    目前,工区内施工人员众多,随着主体工程的全面推进,还将有大批人员进入,而现在仅有我部一家相对正规的医疗救助站,且站内医务人员少(2名医生、2名护士和2名卫生员),又无任何检查设备,仅能处理一些简单的常见病、轻工伤和急重症病员外送前的临时抢救,根本不具备救治重病重伤的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施工环境和工程建设的需要。

    2.2 工区卫生防疫形势严峻

    工区多炎热天气,蚊蝇到处孳生,极易诱发和传播很多地方传染病,而工区又处在典型的伤寒高发区,卫生防疫形势十分严峻。工区内人员众多且非常集中,多为当地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大家的生活条件和卫生习惯均较差,更易引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工区当前的医疗卫生条件,搞好卫生防疫将更加困难。

    2.3 医疗建设滞后

    此工程建设已近三年,在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受工区内各参建单位利益的相关性、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医疗过程中的风险性以及国家和地方现行医疗政策的约束和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工区的医疗救护中心迟迟未能建立,工地医疗保障困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所有建设者。曾经发生的几次人员伤亡事件还一度影响到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这与工区内没有完善的急救医疗系统有着直接的关系,从一定程度上讲,它也很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全面协调和进一步发展,因此,大力推进工区医疗建设已是势在必行。

    3 工区医疗建设的构想

    3.1 加速推进工区医疗救护中心的建立和急救医疗系统的同步完善

    此工程建设周期较长,施工人员众多,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施工条件下,受伤人员多,伤情重,而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又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救治,外诊外送又极为不便,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应当加速推进工区医疗救护中心的建立和急救医疗系统的同步完善。

    3.2 有针对性地建立医疗救护中心和配置急救医疗系统

    针对工地颅脑外伤、脊柱损伤、胸腹部脏器损伤及全身多处骨折等较为突出的伤情特点,在建立医疗救护中心和急救医疗系统时,应有针对性地设立相关科室,如脑外科、胸外科、骨伤科、普外科及心脏内科,针对性地购买诊疗设备和器材,如CT、X线光机、B超及其他常规检查设备,并配置能力和素质较强的专业医务人员,方能满足工地医疗救护的要求。

    3.3 建立和完善工区内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御和救援系统

    针对工区卫生防疫的严峻形势,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工区内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御和救援系统。在这一方面,尚需积极取得周边县、市卫生防疫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场指导和帮助,制定并落实周密的紧急救援预案,提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应对突发的重大卫生事件。同时希望施工区内各单位要加大卫生宣传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建立预警预报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如此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更要注意防患于未然。

    3.4 引进政府体系医院或私有规模化医疗机构

    根据我国当前的医疗现状,政府体系医院的实力一般较强,而各企业单位职工医院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其技术力量和设备配置也较为落后,很多单位为了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在企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已将自己的职工医院脱离甚至取消,仅仅依靠工区内各参建单位自身的力量来服务本单位工地人员的医疗保障将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也是目前工地医疗保障系统迟迟未能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将政府体系医院或私有规模化医疗机构引入到工区内,借助其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成熟的专业化队伍与运作机制,达到资源共享、共同受益的目的,为了使这一构想能够顺利实施,还需积极取得当地政府和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的协调帮助和政策支持,以更好地和外部医疗机构搭建一个相互合作的良好平台。

    建立工地医疗保障系统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努力探索的重点。上述这些想法可能并不全面,但还是希望它能为广大工区的医疗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更为那些不顾个人安危、坚持战斗在施工一线的建设者们分担一点点风险。在倡导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6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