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29期
编号:11504781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25日 刘泗军 干尧鳘 龙鸿川 石 勇 阚奇伟
第1页

    参见附件(343KB,3页)。

     2.2 纵隔淋巴结肿大部位

    按Naruke肺淋巴结分布,本组肺癌病例纵隔淋巴结肿大部位主要发生在第2、3、5和7组,既上气管旁、气管前、主动脉窗和隆突下。

    2.3 肺癌相关因素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纵隔淋巴结癌转移发生率(MLNMR)与一些临床特征存在着如下关系:①病程越长MLNMR越大;②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MLNMR依次增大;③原发病灶的T分级越高MLNMR越大;④影象学上具有毛刺征者分别比分叶征、偏心空洞征者及单纯包块者MLNMR都大。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象技术诊断

    术前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主要借助CT、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ET)和纵隔镜等影象技术对肺癌进行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判断。CT的判断依据是淋巴结的大小,即短径≥1.0 cm,长径≥1.5 cm。但是淋巴结的大小并不是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指标[1],如本组83例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中只有41例(49.40%)查见癌转移,而56例不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中有11例(19.64%)查见癌转移,可见CT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MRI虽然较CT具有多断面成像和无须造影的优点,但它的判断标准仍然是依据淋巴结的大小。PET是一项利用功能代谢成像的新技术,它具有灵敏度高、可鉴别良恶性、可分期判断及一次性检出全身多处病灶等优点[2、3],但因设备及检查费用均昂贵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在这方面纵隔镜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故得到大力推崇[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4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