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32期
编号:11513568
10例疑难和复杂黄疸的诊治体会(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5日 黄玉伟
第1页

    参见附件(266KB,3页)。

     2 结果

    10例病例的结果见表1。

    3 讨论

    黄疸的发生根据胆红素代谢紊乱的环节可归纳为以下机制。胆红素形成过多,胆红素转运障碍;肝细胞结合胆红素障碍;胆道梗阻。近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可精确定量各型胆红素,并进一步测知单结合型与双结合型TBil,由此,可较传统的血生化检查更精确地测定各型胆红素。这无疑有助于黄疸的分型和诊断[1]。影像诊断的进展,诸如B超、ERCP、PTC、螺旋CT及MRCP的普及,对黄疸的病因与分型的理解更加精确而直观,从而大大提高了诊断水平。临床一直沿用的溶血性、肝细胞性、梗阻性分类法,迄今仍为最简便、最适用的分类方法。黄疸的诊断:确定是否黄疸,确定结合或非结合高胆红素血症,是确定高胆红素血症类型最重要的一步。确定黄疸的临床类型,溶血性黄疸一般诊断无很大困难,肝细胞性与梗阻性黄疸的鉴别常有一定困难,肝内性与肝外性梗阻性黄疸的也需鉴别。有经验的B超声医师,对肝外胆管扩张的判断准确率可达90%[2];CT对确定肝内胆管扩张优于B型超声,但价格昂贵;ERCP、MRCP等影像检查可更为准确地对梗阻定位、定性[3~5]。肝细胞性黄疸与肝内胆汁淤滞的鉴别:肝细胞损害引起TBil增高为主的黄疸临床上十分常见,病因颇为复杂,包括感染性、化学性、肿瘤性、代谢性及营养障碍等原因,临床表现有轻有重,黄疸亦可深可浅。肝内淤胆的原因亦多种多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