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14期
编号:11605544
糜蛋白酶治疗慢性化脓性单纯型中耳炎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22日 曾宪红
第1页

    参见附件(220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糜蛋白酶治疗慢性化脓性单纯型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将65例慢性化脓性单纯型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用0.25%氯霉素滴耳液,复方利福平滴耳液,每天5次,耳内滴注,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糜蛋白酶溶液,每天5次,耳内滴注。观察两组耳内流脓情况、鼓膜愈合情况及听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耳内流脓的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鼓膜愈合的时间、听力恢复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糜蛋白酶溶液耳内滴注治疗慢性化脓性单纯型中耳炎能快速有效清除耳内积脓,缩短鼓膜愈合的时间和听力恢复的时间。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单纯型中耳炎;糜蛋白酶;耳内滴注;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 R7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068-02

    慢性化脓性单纯型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之一,病变主要局限于中耳鼓室黏膜,一般无肉芽或息肉形成,因此又有黏膜型之称。临床上以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1]。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按病理及临床表现可分为3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其中单纯型最多见。笔者应用糜蛋白酶治疗慢性化脓性单纯型中耳炎并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条件

    ①鼓室黏膜充血、水肿;②长期或间歇流脓达1年;③鼓膜穿孔,位于紧张部;④听力下降,为传导性。符合入选条件且完成随访的患者共65例。

    1.2病例分组

    65例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15~63岁;治疗组35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为15~64岁。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停用其他治疗慢性化脓性单纯型中耳炎的药物5 d。对照组:清除鼓室内积脓后,给予0.25%氯霉素滴耳液,复方利福平滴耳液,每天5次,耳内滴注。治疗组:清除鼓室内积脓后,给予0.25%氯霉素滴耳液、复方利福平滴耳液、糜蛋白酶溶液(糜蛋白酶4 000 U+蒸馏水10 ml),每天5次,耳内滴注(正确的耳内滴注方法为:病人取坐位或卧位,病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注药液3~5滴,然后以手指轻轻按捺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处流入中耳,5~10 min后方可变换体位)。

    1.4疗效评定标准

    流脓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耳内流脓停止,鼓室黏膜无水肿,无充血;有效,耳内有少量脓液,鼓室黏膜轻度充血,轻度水肿;无效,耳内流脓症状无缓解,鼓室黏膜充血,水肿。鼓膜穿孔愈合疗效评定标准:治愈,鼓膜愈合;有效,鼓膜穿孔的面积缩小;无效,鼓膜穿孔的面积无改变。听力恢复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听力完全恢复;有效,听力明显好转;无效,听力无改变。

    2结果

    2.1流脓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结果见表1。

    2.2鼓膜愈合情况比较

    治疗组治愈27例(77.1%),有效6例(17.1%),无效2例(5.8%);对照组治愈14例(47%),有效11例(36%),无效5例(17%)。治疗组的鼓膜愈合情况同样好于对照组。

    2.3听力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组治愈27例(77.1%),有效8例(23%);对照组治愈14例(46%),有效12例(40%),无效4例(14%);治疗组的听力恢复情况也好于对照组。

    2.4不良反应

    两种治疗方法均未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只是治疗组中有1例男性患者,年龄为64岁,自在家中往耳内滴药,因药温偏低,引起轻度眩晕,躺下稍休息后,自行缓解。

    3讨论

    慢性化脓性单纯型中耳炎其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较多,亦可见到厌氧菌的感染或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其病理变化主要为鼓室黏膜充血,水肿,圆形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及腺体分泌活跃所致。应用氯霉素、利福平具有很好的抗感染作用,能减轻黏膜充血、水肿,减少液体分泌。

    糜蛋白酶又称胰凝乳蛋白酶,是从牛或猪的胰腺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具有肽链内切酶的作用,通过切断蛋白质肽链中酪氨酸、苯丙氨酸的羧端肽链作用,专一水解羧端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色氨酸、亮氨酸)或侧键大体及疏水性残基甲硫氨酸等。可以分解炎症部位纤维蛋白的凝结物,促进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的溶化分解,从而净化创面,使肉芽组织新生,促进伤口愈合[2]。局部使用糜蛋白酶的作用机制在于:①糜蛋白酶与抗生素合用有助于抗生素深入病灶,增加疗效,从而使鼓室黏膜的充血、水肿迅速消失。②糜蛋白酶为一种肽链内切酶,能迅速分解蛋白质,能清洁化脓创面,溶解脓液和坏死组织,使流脓症状明显改善,直至消失。③糜蛋白酶能助长肉芽组织生长,促进愈合,可使穿孔的鼓膜迅速愈合[3]。因此,笔者认为用糜蛋白酶治疗此病简单易操作,而且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0-353.

    [2]邱功阔,王耀芳.尿激酶和糜蛋白酶在解除泌尿系统引流管堵塞中的应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6,11(7):674.

    [3]张克义.新编药物手册[M].第2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983.

    (收稿日期:2008-01-2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