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15期
编号:11621949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85例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2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第15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疗效。方法:用中西医结合法(消炎痛与生脉饮口服液)治疗85例诊断为小儿神经性尿频患儿,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85例经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73例(85.50%),2个疗程痊愈7例(8.00%);好转4例(4.70%);无效1例(1.18%)。有效率为98.80%。85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消炎痛与生脉饮口服液)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具有疗程短、疗效高、价廉、无副作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健词] 小儿神经性尿频;中西医结合疗法;生脉饮;消炎痛

    [中图分类号] R726.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c)-073-01

    小儿神经性尿频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病[1]。神经性尿频好发于学龄前期儿童,尤以4~5岁为多见。表现为每天排尿次数增加但无尿量增加,尿常规检查正常。每天的排尿次数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10多次,但每次排尿量很少,有时仅几滴,睡眠后则无尿频,主要在上床睡觉前、吃饭或上课时加重。2002年以来,门诊共收治小儿神经性尿频85例,均用消炎痛及生脉饮口服液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5例患儿,其中,男49例,女36例。年龄2~4岁54例(64%);5~6岁18例(21%);7~8岁13例(15%);轻型47例,重型38例。发病最长34 d,最短2 d,平均18 d。85例中有23例诊断为尿路感染,曾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1.2 诊断标准

    包括:①学龄前儿童及幼儿有尿频、尿急,无发热及尿痛史,轻型40~60 min排尿1次,重型5~8 min排尿1次,每日排尿多达30余次,每次尿量少,但夜间排尿次数不多,早晨第1次排尿量多。有尿急感,排尿时无哭闹,患儿白天玩耍如常,无其他不适,分散注意力后尿频症状缓解,患儿平素排尿正常。②体检多无阳性体征,尿常规(8A)均无异常,15例行中段尿培养,无细菌生长;32例泌尿系B超检查未见异常。
, 百拇医药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治疗合理饮食,注意保暖,治疗期间适当减少饮水量,避免不良刺激。

    1.3.2心理治疗首先取得患儿家长配合,缓解患儿各种心理压力,想方设法分散排尿注意力,如进行户外活动,引导患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使患儿忘记排尿,或鼓励患儿尽量延长排尿间隔时间,稍有进步,即应给予奖励,增强患儿治疗信心。

    1.3.3药物治疗消炎痛每天用量为0.25~0.50 mg/(kg·d),分2~3次口服;同时用生脉饮口服液3~5 ml/次,每天2次,饭后服用。4 d为1个疗程,最长2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4.1 观察指标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尿液排出时的速度,排尿时的精神状况及缓解情况。
, 百拇医药
    1.4.2 疗效评定治愈:经1个疗程治疗后,每日排尿次数≤10次,无尿急感;好转:治疗后排尿次数减少但仍>10次/d;无效:治疗后病情无变化。有效=痊愈+好转。

    2 结果

    85例经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73例(85.50%),2个疗程痊愈7例(8.00%),好转4例(4.70%),无效1例(1.18%)。有效率为98.80%。85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副作用。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1.5岁小儿即可自动控制排尿,3岁时每日排尿约11次,至学龄前和学龄期渐减少到6~7次。一般幼儿每日尿量500~600 ml,学龄前600~800 ml,学龄儿800~1 400 ml,尿量不增而排尿次数增加为尿频。小儿神经性尿频常被误诊为泌尿系感染而误用抗生素,一般认为小儿大脑皮质的发育未完善,对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2],故小儿膀胱括约肌功能相对低下,当患儿膀胱神经功能失调时易出现尿频。常因家里人出现意外,或变换生活环境,如新入幼儿园、上学和住院等所导致的紧张或焦虑而诱发。因此,在配合治疗上,家长应对儿童多加关心,应反复告诉患儿,他(她)们是健康的,尿频症状也会很快改善的,从而消除患儿的不良心理因素,并鼓励患儿说出他(她)的烦恼心事。在学校亦可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游戏,上课要避免使他(她)们精神过度紧张。也有专家认为本病系酸血症致酸性尿所引起[3],膀胱三角神经组织因长期受酸性尿刺激,兴奋性增高,从而出现尿频、尿急症状。文献报道某些体内因素可使前列腺素合成增多,可抵消肾小管对抗利尿素的应答,损害肾小管对钠、重碳酸盐的重吸收。用消炎痛治疗后,肾小管对钠、重碳酸盐的重吸收增加,尿渗透压亦增加,因而纠正了酸血症和酸性尿,解除了膀胱三角由酸性尿刺激所致的尿频、尿急症状,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临床发现,仅靠西医治疗,有时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而中医把人体脏腑看作一个整体,靠调节各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中医理论认为,神经性尿频属中医“淋证”范畴,其病位在膀胱,病机是气虚下陷,气化失司,下元不固所致。“阳常有余”和“阴常不足”,因此小儿神经性尿频的发病为心阴不足,津气亏虚,气不行水,膀胱开合失约,导致尿频。故以生脉饮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可起到养阴生津,补气生脉,使膀胱开合有度的作用。生脉饮方源自金元时期名医张元素的《医学启源》,由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配伍而成。其中,人参能强心气、补肺气,恢复和增强人体各器官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麦冬养阴、清热、生津;五味子敛肺、止汗、生津,能预防元气耗散。故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消炎痛与生脉饮口服液)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具有疗程短、疗效高、价廉、无副作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汉忠. 小儿神经性尿频的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58.

    [2]沈尔安.儿童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0.

    [3]曾宝忠,王海云.名医谈百病[M].北京:健康报社,1992.146.

    (收稿日期:2008-01-14), 百拇医药(罗爱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