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24期
编号:1168674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药物的选择(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第24期
     [关键词] 肝炎;乙型病毒;慢性;药物

    [中图分类号] R512 [文献标识码]A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是我国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乙肝病毒(HBV)是慢乙肝的病因和始动因素。研究证实,HBV的持续存在和高病毒载量是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抗病毒治疗可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明显改善预后。然而,目前部分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不了解国际上的新进展,仍将“保肝和降酶”作为慢乙肝的主要治疗手段,将有限的医疗资源浪费在疗效难以肯定的治疗药物上。有的即使了解抗病毒治疗,但对如何合理应用,认识也不全面。2005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正式公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该《指南》指出,“慢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1]。

    1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2]

    血液或肝脏中要存在HBV;HBV-DNA≥105拷贝/ml(HBeAg阴性者≥104拷贝/ml)。肝脏要有较明显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增生,表现为血清转氨酶(ALT或AST)的升高或肝脏的组织学变化。ALT≥2×ULN(正常值上限),排除其他因素所致ALT升高者。ALT的升高间接反映了机体清除HBV的能力,研究表明,ALT愈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愈好。

    对于肝硬化因病情不同所采用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也应有所差别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