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3期
编号:11726966
HBsAg阴性HBV感染相关问题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第3期
     4治疗方法

    4.1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以抗病毒、免疫调节、抗感染、保肝、抗纤维化治疗为主。抗病毒治疗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只有HBsAg阳性才是抗病毒治疗的指征[13]。对于HBsAg阴性患者是否应当接受抗病毒治疗及如何规范用药,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由于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存在缺陷,影响了清除病毒感染的能力[14],可导致HBV持续感染,因此,强化细胞免疫应答可能是治疗HBsAg阴性HBV感染的一条出路[11]。

    4.2中医中药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方面取得了可靠的临床疗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突显了中医药不可替代的疗效优势[15]。中医认为,CHB具有特定的病因、病机及演变规律,通过辨证用药可发挥整体疗效优势,同时解决抗病毒、抗感染、抗纤维化、逆转肝硬化及免疫调节等问题,达到抑制或清除体内HBV、防止或减少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的目的,并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16]。笔者在随师门诊期间,对经乙肝五项定量、HBV-DNA检测等手段确诊为HBsAg阴性乙肝患者进行辨证用药,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肝功恢复正常,B超声像图明显改善。因此,应加强中医药在治疗包括HBsAg阴性在内的各类慢性乙肝领域内的研究,寻找治疗HBsAg阴性乙肝的新出路。
, http://www.100md.com
    5结语

    目前临床上存在较多的HBsAg阴性HBV感染者,而且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病毒耐药及基因变异随之增加,HBsAg阴性HBV感染者比例亦会逐步提高,鉴于其广泛存在及危害,如何正确诊断及治疗、减少误诊及漏诊对于乙肝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HBsAg阴性HBV感染的研究多为小样本、单中心研究,且研究者知识背景、技术水平、设备及入组人群感染途径、病程和治疗方法等不同,导致各学者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尽一致,这给临床诊疗带来不少困惑。因而,今后有必要开展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及基础研究,探索HBsAg阴性HBV感染在包括感染方式、途径、发病机制、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规律,从而找到最佳的诊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谷茂林.乙肝病毒标志阴性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HBV-DNA及肝组织中HBsAg、HBcAg检测的临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2):1394-1396.
, 百拇医药
    [2]陈乃玲,朱崇尧,胡德海,等.血清免疫学标志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意义[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0):653-655.

    [3]刘惠敏,金巧菲,张导文,等.单项抗-HBs阳性肝炎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3,6(3):141-143.

    [4]陈幸华,冷泰俊.HBsAg阴性血液传播乙型肝炎危险性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1992,5(3):105-107.

    [5]吴诗品.单项抗-HBc阳性献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0,13(2):85-86.

    [6]覃亚勤,黄重敏.乙型肝炎病毒既往感染和HBsAg阴性慢性肝病患者定性和定量检测HBV-DNA的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2004,19(18):1062-1063.
, 百拇医药
    [7]谭复明,王志明,郭素萍,等.HBsAg阴性/抗-HBc阳性供血员抗-HBc IgM和HBV DNA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肝脏,2001,6(4):111.

    [8]余卫华,万建新.HBs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DNA及肝组织中HBsAg HBcAg表达[J].临床医学,2004,24(7):3-4.

    [9]李凌华,唐小平,石裕明,等.45例HBsAg阴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10):301-302,308.

    [10]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889.

    [11]江红,汤正好.隐匿性乙型肝炎[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20(5):311-312.
, 百拇医药
    [12]瞿良,王惠萱,李云,等.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22(6):88-90.

    [13]任红.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南(2008年版)解读[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16(4):243-246.

    [14]王宝恩,张定凤.现代肝脏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93-397.

    [15]田洪霞,李勇.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药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8,23(2):242-243.

    [16]李勇.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研究思路与方法[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2):78-80.

    (收稿日期:2008-10-09), 百拇医药(苏 超 李 勇)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