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1782573
带肌蒂骨瓣移植配合中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5日 石树芬
第1页

    参见附件(1441KB,2页)。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护理;中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a)—114—0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医学界三大难题之一,发病率较高,多见于青壮年。我院采用术前辨证给予中药调理后,带肌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依急性伤筋三期辨证原理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5例,同时进行围术期康复护理,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1~52岁,平均37.8岁。左侧13例,右侧32例。相关病因:外伤15例;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激素10例;长期大量饮酒13例;其他7例。根据Ficat分期:Ⅰ期13髋,Ⅱ期15髋,Ⅲ期10髋,Ⅳ期7髋。患者病史0.5~4.0年。男性患者以首发无痛性跛行居多,女性以首发髋关节疼痛居多,所有患者都有髋关节的外展、外旋受限及局限性压痛。髋关节伸屈受限及疼痛情况与股骨头坏死轻重无明显一致性。所有患者均经X线、CT或MRI检查确诊。住院时间最短14d,最长35d,平均24 d,随访3个月~3年,股骨头坏死症状均获得好转,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臀部稍垫高。采用Smith-Petersen入路,用缝匠肌肌骨瓣或旋髂深血管髂骨块及髂骨松质骨髓,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注意保护神经。视情况常规切取缝匠肌肌骨瓣、旋髂深血管髂骨块并原位取松质骨髓及骨髓血备用。分别从相应部位十字形切开并切除部分关节囊,显露股骨头颈部分,观察股骨头的变化。根据CT或M砌提示的股骨头囊性变或坏死的部位,在距病灶最近的头顶交界处沿股骨颈纵轴方向开槽。沿槽向股骨头软骨下潜行刮除死骨或硬化骨质,深达头颈骨质中心及软骨下骨质(要特别注意负重区软骨下死骨的清除),软骨下骨质挖除的范围略大于死骨的范围,将坏死硬化的死骨彻底清除,其原则是创面粗糙有渗血,如有软骨面塌陷,牵引下用圆头骨膜剥离器将塌陷的软骨面顶起。将取好备用的松质骨髓填入骨洞,并将骨髓血一并填入,用嵌入器将松质骨髓夯实顶起塌陷的软骨面。然后将肌骨瓣植入骨槽,根据情况可用1枚螺钉固定或不固定,有内收肌紧张者行闭合内收肌部分切断。

    1.3 中药治疗

    术前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分为三型,进行全面地调理:Ⅰ型为气滞血瘀型:采用当归红花饮加减,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Ⅱ型肝肾两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Ⅲ型气血肝肾俱亏型:采用六味地黄汤合十全大补汤加减,以固本培元,气血双补。调理期间根据患者的综合因素考虑,时间一般为2~6周。待患者达到最佳状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依急性伤筋三期辨证原理进行治疗:初期以行气活血法为主,予以当归红花饮加减,一般服用4~8剂即可;中期以和营止痛法为主,方用和血止痛汤加减,活血止痛、祛痕生新,服用1~2周;后期以补益肝肾为主,用壮腰健肾汤加减,舒觥壮骨,促进植骨的愈合和关节的功能恢复,时间为2~4周。经过手术与中医辨证施治结合:一方面,带肌蒂骨瓣移植手术,彻底清除了坏死骨,既减轻了骨内压,又为植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复活提供了基础:同时适当植入松质骨,对防止股骨头塌陷提供了有力的机械支撑作用,起有效防止股骨头塌陷的作用;同时植入肌骨瓣,重建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另一方面,通过中医中药治疗促进坏死区血液循环的建立和坏死骨的复活,最终达到股骨头外形重塑基本恢复正常。髋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

    2 结果

    本组45例,随访1.5~6.0年,平均3年8个月,按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疗效标准(百分法)进行评价,优≥85分,良84~75分,可74~60分,差<60分。本组优18髋,良17髋,可7髋,差3髋。

    3 术后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病史长,求治心切,术后恢复期较长,患者易出现烦躁、焦虑心理,对治疗的信心不足。同时,患者对中药治疗该病的原理可能不清楚,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解除患者的疑惑,使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各项治疗的目的、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以及预后情况,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心理负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医务人员在语言、态度、行为及在治疗中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因素。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早日康复。

    3.2 体位的护理

    术后应尽最大可能防止血管蒂扭曲或受压,术后正确体位的放置对于防止术后股骨头脱位、骨瓣缺血坏死、髋关节脱位并发症非常重要。术后给予患者平卧位。患肢屈髋、膝部垫枕、髋关节保持10°~20°外展中立位。屈髋体位可减轻血管蒂的张力,减少局部牵拉刺激,保持血管蒂的松弛状态,保证良好的血液循环。术后患肢避免出现外旋或过度外展体位,以免使血管张力增高,血管发生痉挛,造成血运障碍,使骨瓣坏死。避免侧卧位和髋关节内收位,以免发生髋关节脱位。术后1周给予半坐位,避免长期平卧产生的劳累,减轻血管张力,促进血液循环。

    3.3 皮牵引的护理

    术后患者下肢给予皮套牵引,维持4~6周,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防止股骨头脱位,减轻关节压力,有利于股骨头的恢复。给予皮牵引时注意有效牵引,牵引陀要悬空,牵引重量2~5 kg,位置出现偏差时及时调整,行牵引部位的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牵引带里面铺毛巾防止磨破腿部皮肤,足跟悬空,双踝部给予按摩,防止压疮。

    3.4 功能锻炼

    ①麻醉恢复后,可做足趾屈曲与背伸活动及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带动小腿肌肉运动,避免关节僵硬、强直。1周后进行屈髋锻炼。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3周后坐在床边做膝部屈伸运动。③臀肌收缩运动。患者平卧,收缩臀肌保持10 s以上再放松,重复20次,3~4次/d。④6周后扶双拐下地,保持患肢外展,拄拐时与肩同宽,双拐距足前半步,呈三角形支撑,使身体重心在双拐与双下肢的合力线以内,锻炼时嘱患者患肢不得负重以防止股骨头塌陷,注意保护患者以防摔倒,3个月后轻负重。此后,摄片检查决定负重情况。

    3.5 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

    术后按连续硬脊膜外麻醉常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各项生命指征,并作好记录。注意观察刀口渗血情况,患肢末梢血液循环、足趾的感觉及运动情况,以及引流管是否通畅。该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坠积性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①感染:随着抗生素的普遍应用和医疗技术的复杂化,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机会增加。手术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患者的抵抗力降低,加上治疗过程中生理屏障被破坏,极易引起伤口感染,故要合理应用抗生素,根据医嘱术前半小时及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静脉用药3~5 d,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渗血过多时应及时更换。②坠积性肺炎:术后由于患者须平卧位,因此应经常指导患者做扩胸运动,深呼吸,用力咳嗽,吹气球,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③压疮: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平整、干净,定时按摩骨突受压部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及局部物理性刺激,经常进行温水擦浴、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皮肤抵抗力,增强组织修复能力,避免发生压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4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