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19期
编号:11801794
在创业中成长 在创新中创业(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第19期
     在二炮总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患者多是重症,有的甚至是在北京各大医院就诊被拒之门外后又找到周丁华的。在他接诊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高达103岁,年龄最小的不到2岁。有人曾问他,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医生都怕出意外,有较高风险的手术都不做,治愈希望渺茫的也放弃治疗,周主任您怎么一点儿不怕呢?周丁华说,我要对每一个患者负责,他们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有的甚至变卖家产,如果我只是一句“治不了”,就会让他们失去生的希望。我觉得只要有成功的可能,就要尽力去治。

    正是抱着这种态度,许多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患者硬是被周丁华救治成功。有的年龄大、病情危重的患者,家属在手术前就准备好了送终的衣服,而当周丁华从手术室出来,告诉他们手术很成功的时候,家属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一切为患者考虑,是周丁华时刻谨记在心的职业要求。卫护士长说,有一天,周丁华主任从早上上班开始就连续做手术直到下午,可就在手术即将完成、他准备去乘坐晚上的飞机赶赴外地会诊时,听说一位本来排在当天接受手术的患者,因其他急诊患者而被调整了手术时间,为此患者家属有些不满,向负责医生发难。周丁华想了想说,下一台手术就准备给这个患者做吧。就这样,为了不让患者和家属失望,他没有离开手术室,晚饭也没有吃,继续做手术。卫护士长说,周主任像这样连续奋战在手术台上的时候太多了,护士们为他计算过,最长一次他连续25个小时没有离开过手术室。
, 百拇医药
    卫护士长还说起,有一次周主任的爱人急性食物中毒,已经送到医院救治,医生通知家属来,可正在做手术的他想都没想便说“我不能去”。周丁华就是这样的一位医生,手术台上的患者在他心中永远是“第一位”,而他的爱人即使生病了,也只能排在“第二位”。

    问及周丁华主任这样辛苦地工作会不会觉得累,他轻松地笑笑:“治病救人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事业,我对自己的专业也十分感兴趣。带着科室发展,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我还年轻,一点儿不觉得累。”

    采访结束的时候,望着对面新建的门急诊大楼,周丁华主任高兴地说:“现在我们科室病床都不够用了,等大楼盖好了会有调整,以后科室会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此时的他,看上去就像一个将要上战场的将军,对即将开始的战役信心十足。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样一位学术型的科室带头人,会不断带给医学治疗史上一个又一个妙手回春的奇迹!

    专家简介
, http://www.100md.com
    周丁华,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曾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肝胆胰外科及肝移植外科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现为全军肝胆胃肠病中心主任,第二炮兵总医院肝胆外科及肝移植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军肝胆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消化杂志》、《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华乳腺病杂志》等期刊编委;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人才津贴及军队优秀技术人才一类津贴;曾获军队科技进步、医疗成果等二、三等奖6项。

    周丁华主任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主攻终末期肝病、肝胆胰复杂疑难病的诊治,尤其在巨大肝脏良、恶性肿瘤,肝门部胆管癌和胰腺肿瘤等高难手术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担任科室主任以来,创造性地开展医疗和科研工作,使本学科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开展腹腔镜外科、肿瘤射频治疗、超声聚焦靶向肿瘤治疗等特色技术20余项;创建了二炮总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成功实施了国内最小年龄病人的肝脏移植手术,取得连续开展100余例高难度肝移植手术无一例死亡的国内纪录,极大地提升了二炮总医院在全国医院系统的学术地位。他所领导的肝移植中心被卫生部指定为开展肝移植项目单位。“用于野战条件下的充气式肢体加压垫”获国家发明专利,其产品性能在军事训练及抗震救灾中得到验证;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内窥镜机器人微驱动器及其体内适应性研究”及军队“十一五”杰出人才科研基金“内窥镜机器人微驱动器优化及其体内定位研究”的研究工作。主持研究的“核储存坑道内耐辐射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研究”及“基于内皮祖细胞为载体的基因靶向治疗肝损伤的实验研究”分别获得全军“十一五”重点科研基金和科技攻关基金资助。目前还承担着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基于极低功耗SoC芯片的消化道无线检测产品开发——消化道无线检测产品临床检测”的研究工作。, http://www.100md.com(王继珍)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