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1801800
护理管理干预在防范护士职业锐器伤中的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5日 王惠莹 谢少花 许毓娜 黄丽侬 林佳玲 陈细文
第1页

    参见附件(2125KB,3页)。

     1.3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u检验和?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2。

    表1显示,调查结果除掰安瓿外,观察组护士锐器伤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表2为不同职称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情况,护士发生锐器伤分别高于护师和主管护师(P<0.05)。

    3 讨论

    3.1 锐器伤的职业危害

    锐器伤是一种职业性损伤,是导致医务人员血原性传播疾病最主要职业因素,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锐器刺伤传播,其中最常见的危害是HBV、HCV、HIV。文献报道,被HBV、HCV、HI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的相应病原感染率分别为6.00%~30.00%、0.40%~6.00%和0.25%~0.40%[3-5],护士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锐器伤对护士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3.2 锐器伤的原因及分析

    预防职业性血原性传播疾病的重点应放在减少锐器伤发生的初级预防上[6],而信息收集及分析则是锐器伤害预防控制策略的基础。2005年(对照组)调查的结果显示,锐器伤发生率高于相关研究报道[7];显示我院护士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如何防范护士锐器伤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的共同课题。笔者通过分析锐器伤原因,发现手掰安瓿是导致锐器伤的最常见原因,同时也发现,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及针头使用后处理不当,将患者的血液、体液标本注入试管也是护士发生锐器伤的高危因素。另外,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与针刺伤的频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8]。调查显示,护士发生锐器伤大多数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发生,特别是被污染针头刺伤最多的是工作较繁忙、处于抢救环境下的急诊科;护理管理者对护士锐器伤不重视、培训不到位[9-10]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护士缺乏标准的职业防范知识及不重视等是主要内因[11]。

    3.3 重视护理管理干预[12-14]

    针对以上因素,本研究认为护理管理的干预是预防护士锐器伤的关键。首先在于锐器伤防范工作的培训,自2005年以来,护理部加大了培训的力度,对每一个新员工都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护士上岗前必须进行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的岗前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后,不间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医疗废物处理办法》的培训,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意识。同时切实加强锐器伤的防范工作,加强管理、强制性使用防护用具,才能降低锐器伤发生率,维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自2005年以来,护理部加强了督查力度,经常到科室检查,指导护士正确做好防护,纠正一些不安全行为,如回套针帽、用手分离针头等工作。管理及教育干预可减少锐器伤的发生,表1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结果除掰安瓿外,观察组护士锐器伤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3.4 完善锐器伤登记管理制度

    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度,发生锐器伤时立即处理伤口,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护理部,并进行追踪观察,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秦艳梅等[15]报道,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后,早期给予正确的伤口处理,及时采取免疫方法处理,可获得满意的预防效果。调查显示41例被污染针头刺伤,而发生锐器伤后只有1人报告,经管理干预,本次调查显示被污染针头刺伤9例护士,全部上报,上报率达100%,并按程序处理和跟踪,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应重视职工的健康,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定期健康检查,最大限度地预防血原性疾病的发生。

    3.5 防范对策的持续改进

    本次调查显示,护士锐器伤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但104名护士2年共发生锐器伤752次,人均7.23次,其中除掰安瓿外,仍有233次针刺伤,并有9例是被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其中急诊5例,并都是低年资护士。由此可见,防范措施仍需加强,必须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培训程序和强制性的防范管理相结合的措施[16-17],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完善登记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机制,改变不良个人行为和操作习惯,才能降低临床锐器伤的发生率,减少护士的身心伤害,减少由锐器伤而带来的疾病。

    [参考文献]

    [1]黄建英,蔡丽娜,黄建美,等.综合医院护士锐器伤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5(22):14-16.

    [2]黄建英,蔡丽娜,黄建美,等.汕头市5家医院外科护士锐器伤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0):2419-2420.

    [3]付韶华.锐器伤的危害和职业防护[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6):196,199.

    [4]谢红珍,聂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54-56.

    [5]吴安华,任南,吕一欣,等.护士面临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525-526.

    [6]付菊芳,马艳.防治医护人员锐器伤职业危害及预防策略的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19):1843-1845.

    [7]谢红珍,聂军,白杨,等.医院间护士锐器伤分布差异的多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1):8-10.

    [8]谢红珍,聂军,潘绍山,等.广州市护士注射锐器伤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172-175.

    [9]磨琨.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5(1):17-18.

    [10]陈照坤.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难点分析及对策[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2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