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10期
编号:11899356
脑分水岭梗死60例病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病因中降压不当所占比例,提高预防意识。方法:对我科5年内收治的60例确诊为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影像资料及治疗预后进行了总结。结果:降压不当在脑分水岭梗死中所占比例较大。结论:降压不当在脑分水岭梗死中所占比例较大,应重视血压监控及平稳降压,避免不可逆损害的发生。

    [关键词] 分水岭梗死;病因;Bayllis效应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a)-248-02

    脑分水岭梗死又称边缘带梗死,是指脑内相邻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发生的脑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脑分水岭梗死是在脑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当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时造成。现将我院近5年收治的边缘带梗死的患者进行病因分析,以利于提高预防意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04年2月~2009年2月的住院患者,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全部住院患者均有颅脑CT或MRI证实为分水岭梗死;所有患者均给以血、尿、大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本组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5~70岁,平均55岁;60例入选患者均具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三者中至少一种。

    1.2症状与体征

    急性起病32例,进展性起病5例,偏瘫/轻偏瘫者42例,感觉障碍15例,言语障碍19例,头痛9例,头昏38例,意识障碍者8例。

    1.3 CT或MRI检查

    全部病例均行颅脑CT或MRI检查。CT图像上CWSI梗死灶为低密度改变,皮层下呈条索状或断续线状。MRI为长T1、长T2信号。合并腔隙性梗死21例,合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5例,合并脑萎缩4例。单侧CWSI 为49例,双侧CWSI为11例。TCD检查示绝大部分患者存在颈内动脉狭窄。

    1.4 治疗及预后

    本组均给以扩容、暂停使用降压药和扩血管药、补液、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等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病。按照2000年第五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评定疗效[2]。本组治愈25例,显著进步30例,好转5例。

    2 结果

    2.1循环血量降低

    循环血量降低17例。本组患者中严重的心律失常12例,其中,房颤6例(包括阵发性房颤4例,初发持续性房颤2例)、室速2例、室上速4例、心跳骤停1例、出血性休克4例。

    2.2 降压不当

    降压不适当28例。此28例患者均具有高血压病史5年以上,伴有TIA发作者有14例,均因口服降压药物过多、降压过快或过度造成。发病年龄相对较轻,起病急,服用降压药物不规律是此类患者的特点。本组患者治疗效果好,症状均能减轻。

    2.3 麻醉因素

    麻醉药物过量所致者2例。

    2.4 脱水

    严重脱水10例,其中9例患者年龄偏大,多由于发热、腹泻治疗不及时所致,其中5例腹泻患者补液不足。

    2.5心脏手术合并循环血量降低

    心脏手术合并循环血量降低3例。此3例患者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史,包括冠心病2例,先心病1例。

    通过临床资料分析,降压不当所占比例为46.7%,循环血量降低(包括心脏手术)占33.3% ,其他原因占20.0%。

    3讨论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颅脑CT及MRI的广泛应用,使脑分水岭梗死由病理诊断变成临床诊断,对其病因及临床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脑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虽然质量仅占体重的2%~3%,但脑的供血却占全身总供血量16%以上,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其位置最高,对缺血、缺氧最敏感[3]。脑灌注压最易受体循环血压及有效循环血量的影响,而脑血流量与脑灌注压呈正比。当平均血压介于60~160 mm Hg(1 mm Hg=0.133 kPa)之间时,脑血管平滑肌可以随着血压的变化相应的收缩或舒张,从而维持脑血流量的稳定,这是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作用,称为Bayllis效应。当平均动脉压低于60 mm Hg时,脑小动脉收缩达最大限度,血管阻力不能继续增加,引起脑血流量增多。对于高血压患者脑血流量自动调节范围额上、下限均上移,即Bayllis曲线右移,对低血压的耐受性减弱,因此,在不适当的降压后会诱发脑缺血发作[4]。笔者建议高血压患者规律服药,如有血压增高,24 h内血压下降不易超过15%,这样在出现诱因时,脑边缘带的供血动脉不至于发生低灌注,防止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临床医生要重视低灌注性脑梗死,对高血压患者积极教育,使患者对血压及其个体状况有所了解,盲目降至一定水平或快速降至某一范围,都有可能造成CWSI的发生。能适当降压,即可预防低灌注带来的不可逆性损害,降低CWSI的发生。

    从以上临床病因分析的结果来看,降压不适当在CWSI中占有较大比例。积极提倡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血压监控及平稳降压应采取的有效手段,做好这些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WSI的发生。伴随老龄社会的到来,高血压患者日益增多,以及生活快节奏、工作的压力和饮食结构变化,使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增多,其所伴发的动脉硬化、靶器官损害者,尤以脑动脉狭窄者也随之增多,应重视血压的监控。基层医务工作者在血压监控方面担当重要角色,通过本研究,使大家了解过速过度等不适当降压会带来不可逆脑损伤,避免工作中的失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陈清堂.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0:207.

    [3]侯熙德.神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0-121.

    [4]刁予祥,素玉瀚,冯树贵.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9):67-68.

    (收稿日期:2009-12-10), 百拇医药(苏俊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