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1993560
米酵菌酸中毒小鼠肝和脑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5日 宋兴田 吴洪娟 庄宝祥
第1页

    参见附件(1901KB,3页)。

    宋兴田 吴洪娟 庄宝祥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卫生防疫站;潍坊医学院形态学实验室;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米酵菌酸中毒小鼠肝和脑神经细胞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探讨米酵菌酸中毒的机制。方法: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米酵菌酸,2h后取其肝组织、大脑皮质,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其细胞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光镜下见米酵菌酸中毒小鼠肝细胞空泡样变性。电镜下可见肝细胞、脑神经元、胶质细胞的线粒体肿胀,内嵴断裂、模糊或消失,部分线粒体髓样变和空泡变性;基质局部或全部空亮,呈囊泡样变;粗面内质网数量减少;脑神经细胞核周间隙局部增宽;血-脑屏障毛细血管周间隙扩张,呈空亮的囊泡样结构;突触小泡减少。上述线粒体内嵴和膜结构的病变随米酵菌酸剂量的增加而加重。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米酵菌酸主要损伤小鼠肝、脑神经细胞的线粒体,影响细胞功能,是导致小鼠中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米酵菌酸 肝组织 脑组织 中毒 形态学

    【分类号】R114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KA)是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一种毒素,是酵米面中毒和银耳中毒的病原菌产生的毒素之一,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是椰毒假单胞菌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性代谢产物[1]。此毒素为一种脂溶性酸性化合物,分子式为C28H38O7,分子量为486.61,溶于石油醚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米酵菌酸中毒小鼠肝和脑神经细胞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探讨米酵菌酸中毒的机制。方法: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米酵菌酸,2 h后取其肝组织、大脑皮质,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其细胞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光镜下见米酵菌酸中毒小鼠肝细胞空泡样变性。电镜下可见肝细胞、脑神经元、胶质细胞的线粒体肿胀,内嵴断裂、模糊或消失,部分线粒体髓样变和空泡变性;基质局部或全部空亮,呈囊泡样变;粗面内质网数量减少:脑神经细胞核周间隙局部增宽;血一脑屏障毛细血管周间隙扩张,呈空亮的囊泡样结构;突触小泡减少。上述线粒体内嵴和膜结构的病变随米酵菌酸剂量的增加而加重。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米酵菌酸主要损伤小鼠肝、脑神经细胞的线粒体,影响细胞功能,是导致小鼠中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米酵菌酸;肝组织;脑组织;中毒;形态学

    [中图分类号]R-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9(b)—036—0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0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