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30期
编号:11981102
吴继敏:传承两代院士推崇的事业使命感(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第30期
     目前,吴继敏主任正在筹备新学科建设,组建国际上首家胃食管喉气管研究所,将胃食管反流病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哮喘、咳嗽、咽喉疾病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以此为平台开展综合研究,达到以科研带动科室发展的目的。目前,他正在探索国际上尚无报道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所致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进一步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胃底折叠手术和其他相关手术,以切实满足各种患者的需求。

    吴继敏主任带领胃食管反流病中心不断发展各种高端诊断、治疗方式,使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不断成熟,服务层次不断提高,并形成了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综合治疗模式;同时,该中心的治疗范围也正逐渐从单一的胃食管反流病向胃食管反流相关性疾病的方向拓展;在人才建设方面,中心为来自不同专业的技术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会。

    探索独特的多学科融合发展模式

    吴继敏主任说, 从GERD发病顺序和机理来看,一是胃食管期,胃内容物进入食管,引起烧心、胸痛、背痛、嗳气、吞咽困难等症状。二是咽期,反流物到达咽喉部,引起咽喉疼痛、咽异物感、癔球症、声音嘶哑等症状。三是口鼻腔期,反流物到达鼻腔、中耳,引起流清鼻涕、鼻涕后流、打喷嚏、鼻塞、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四是喉气管期,反流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咳痰、憋气、哮喘、吸入性肺炎、肺纤维化等,此期症状最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发生喉痉挛而危及患者生命。这就决定了胃食管反流中心必须要走多学科融合的独特发展模式。
, 百拇医药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作为其食管外表现之一的‘哮喘’患者全国有3000万例。如果其中20%的患者是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则全国应该至少有600万例同类患者,实际情况可能更多,这是多么巨大的数字!而这当中的绝大多数患者长期以来是按‘哮喘’进行治疗的。”吴继敏主任说,“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现非常复杂,涉及多个学科,由于现代分科过细的弊端,导致学科间缺少足够的交流,由反流引起的咳嗽、哮喘、胸闷憋气、慢性咽炎、鼻炎、副鼻窦炎、非心源性胸痛等误诊现象非常严重,这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证实的。另外,胃食管反流病在治疗上一直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它的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却是外科手术。由于内外科各自为政,使得外科医生接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非常少,这也是我国胃底折叠手术实际得不到广泛应用的根本原因。现代医学模式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过去的学科分割把内外科分得很清楚,现在逐步回到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中去了,这种模式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疾病的全貌,也有助于合理选择治疗方式,避开科室间的界限纠葛,使患者的利益最大化。”

    基于以上认识,吴继敏主任将多个学科人才融合在一起,成立了拥有独立病房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心。中心融合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胸部外科、腹部外科等多学科人才,打造出了国际上非常独特的学科结构,从而在国内外以一种非常鲜明的特点受到业内关注。这种模式打破了分散在各个科室的局面,突破了学科间的隔阂和屏障,形成了团队合力。这也是二炮总医院的灵活机制和解放思想、开放务实的作风,为胃食管反流病中心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大胆进行学科整合和优化的一个典范。
, 百拇医药
    吴继敏主任注重让中心主要技术骨干在各自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鼓励刘建军副主任医师发挥其消化科博士的优势,提供各种便利让其开展贲门失迟缓症的球囊扩张、食管狭窄的支架植入等内镜下新技术等。同时注重让年轻医生快速成长,放手让他们学习胃镜和腹腔镜等技术。十分重视全科业务学习,每周安排时间进行科室学术活动,让每位医生轮流讲课并参与讨论,每天早上提早10分钟进行英语学习等管理方法,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术和工作氛围。

    吴继敏主任从汪忠镐院士的肩上接下了胃食管反流病中心的重任,深知这副重担凝聚了两代院士的心血与嘱托,因而他一天也不敢松懈,一刻也不敢怠慢,时时为了中心的发展而尽心尽力,为每一位患者全心全意地诊治,这也是中心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突出成绩的一个核心原因,更预示着中心会向着更强、更广阔的目标前进。, http://www.100md.com(韩同伟 李华丽)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