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1974997
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5日 田 明
第1页

    参见附件(2072KB,3页)。

     表1两组降压效果比较[n(%)]

    Tab.1 The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2.2 两组降压幅度和心率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DBP、SBP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血压下降幅度较大,3~4周大多趋于稳定。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在治疗3周时4例患者出现干咳,培哚普利减量后干咳减轻,并持续 1~2周自行消失,无一例停药。对照组咳嗽发生8例,头部不适2例,2例不能耐受,停药后干咳消失,低血钾患者4例,而治疗组无低血钾现象。心率、心电图参数或体重在两组用药后均无明显变化。未发生肝肾功能不全及血尿酸升高等不良反应,未发生严重的心脏事件。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其内皮功能异常和胰岛素抵抗作用,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心血管结构功能的异常。血管不断舒缩及血流冲击,使血管壁内膜出现钙化、脂类物质沉积、胶原等结缔组织成分增多、平滑肌及弹力蛋白减少等结构性改变,导致血管硬化,顺应性下降;血压升高导致血管壁张力增大,大动脉壁纤维化,小动脉壁增厚,壁、腔比值增大,硬度增加。这些因素使高血压患者大多需要终身治疗,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只有良好地控制血压(<140/90 mm Hg)才能真正使心、脑、肾等靶器官得到有效保护,从而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上两种降压药联合使用,不但可使70%~80%的患者血压达标,减少单一药物剂量,提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药物取长补短,有可能减轻或抵消某些不良反应[3],有利于提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能使血压尽快达标,增加血压达标率。

    吲达帕胺是一种强效、长效降压药,兼具利尿和钙拮抗双重作用,对血管平滑肌有较高的选择性,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而产生降压作用[4]。其主要药理作用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内向钙离子流,降低血管收缩力及血管对升压物质的反应性,从而降低血压。其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转化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减少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内皮细胞形成内皮素,还可作用于缓激肽系统,抑制缓激肽降解,增加缓激肽和扩血管的前列腺素的形成。其半衰期长达17.8 h,它对血管平滑肌有效提高选择性,通过降低血管张力和血管对升压物质的反应性,发挥长效降压作用。本品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大于利尿作用,但不致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潮红和心动过速[5],对血压及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对老年合并糖尿病及肾功能减退者均有效及安全[6],但长期或加大剂量服用吲达帕胺可致低血钾症。

    培哚普利为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周围和组织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减少AngⅡ的产生,减少缓激肽的降解,提高缓激肽的水平。其不仅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产生降压作用,还能降低血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7]。

    常规剂量的吲达帕胺合用小剂量的培哚普利对相对难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有显著疗效,本研究显示总有效率为87.0%,长期使用对血、尿常规、电解质、血糖、尿酸、血脂、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心率、心电图也无明显变化,临床实践发现两药联用在降压的同时,还具有不同程度的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和肾功能等良好作用,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培哚普利的保钾作用抵消了吲达帕胺的排钾作用,保持了钾离子的正常量,降低了不良反应。

    总之,培哚普利合用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因其药理作用相互协调,增加疗效,降压效果明显,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可见两药联用,使用方便、经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4,12(6):485-486.

    [2]金仲品,张延霞.治疗高血压的新药——百普乐[J].社区医学杂志,2006,(4):23-24.

    [3]李丽丽,李静,张丽,等.马束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合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7):15-1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7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