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31期 > 正文
编号:11974601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5日 冯连建
第1页

    参见附件(1303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率、LVEF明显提高程度、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 R542.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1(a)-071-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的急症,常因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其诊断一般比较容易,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实验室检查可明确,但也有部分患者发病不典型,比如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症状不典型,并发病及夹杂病多,诊断较为困难,导致治疗也比较困难。我院于2009年2月~2010年4月对32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2010年4月我院收治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其中,男48例,女16例;年龄37~82岁,多为老年患者,平均(66.6±10.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国际诊断标准;合并症:高血压30例,2型糖尿病10例;心肌梗死部位:下壁20例,前壁(前间壁+广泛前壁)30例,下壁+后壁7例,下壁+前壁7例;均在发病后6 h内进行治疗。把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入院后绝对卧床休息,吸氧,连续心电监护1周,应用安定和吗啡镇静止痛,服用莫诺美地片50 mg、每日1次,并常规应用开搏通片和来适可片,心功能稳定者给予倍他乐克片,疗效不佳者改异丙肾上腺素。

    1.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后立即服自拟中药汤,组方:黄芪120 g、当归尾10 g、地龙6 g、川芎10 g、红花6 g、桃仁6 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早晚各服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

    1.3 血管再通判断标准

    ①自溶栓开始2 h 内胸痛缓解;②自溶栓开始2 h 内抬高最显著的ST 段迅速回降>50%;③自溶栓开始2 h 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峰值前移至距离发病14 h 内,CK峰值前移至16 h 内。4 项中具备2 项或2 项以上者考虑再通,但仅有1、3 项不判定为再通。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是正态分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组内比较;若是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再通率

    治疗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87.5%(28/32),对照组为65.6%(21/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2.2 临床指标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LVEF明显提高,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 1 两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指标变化(%)

    2.3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出血:治疗组2例,治疗组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死亡率较高的一种危急病症,对中、老年人生命健康有很大的威胁。其绝大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而使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病死率高[1]。

    其发病机制:①老年患者动脉硬化致痛觉神经功能降低,长期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纤维化与变性使感觉神经末梢受损,疼痛敏感性下降,痛阈升高;②某些患者因心衰休克等症状明显掩盖疼痛;③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心脏在未引起疼痛前广泛坏死[2];④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末梢受损,痛阈升高,造成即使发生了严重的心肌缺血,疼痛也较轻微且不典型,甚至无心绞痛症状,其他如合并肺心病、并发心衰、休克、胸闷、气促及心律失常等均影响痛觉[3];⑤老年人脑动脉硬化大脑长期低氧,老年期认知能力降低,使痛觉迟钝,另外急性心肌梗死时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结果导致脑供血进一步减少,不能准确叙述病情[4]。所以当老年人尤其高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发生急性变化,特别是突然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而无原因可解释时,不明原因地出现心衰、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脑卒中、神经精神障碍,应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应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测和血清心肌酶测定,以明确诊断。其治疗的关键是及时开通闭塞的冠脉,恢复心肌再灌注,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5-6]。

    中医学认为,本病所发重在不通,不通之理有虚有实,实则邪气偏盛,虚则本虚标实,治当以通利血脉为主,以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总起来说,气滞血瘀者理气以活血,寒凝者温阳以散寒,痰浊者祛痰化浊,气阴不足者益气养阴,胸阳不振者宣痹通阳,心阳暴脱者回阳救逆,如此辨证论治,通也就在其中。本观察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率、LVEF明显提高程度、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但是本研究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同时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率并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患者中长期预后仍缺少有力证据,还需要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纪林.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0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