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33期 > 正文
编号:11974109
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抽动症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25日 张荣武 郭 燕
第1页

    参见附件(1385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抽动症的效果。方法:对38例儿童抽动症临床表现及既往史进行了研究,了解其发病原因及特点并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结果:38例儿童抽动症经过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心理干预治疗,痊愈30例(78.0%),好转6例(15.8%),无效2例(5.3%)(系家里原因未能坚持治疗),半年后随访30例,无一例复发。结论: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抽动症,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切实可行。

    [关键词] 感觉统合训练;心理干预;抽动症

    [中图分类号] R749.9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c)-167-02

    儿童抽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之一,由于反复地、不由自主地出现某些刻板的、不良的习惯性抽动,心理学上又称为“习惯性抽动症”。抽动症对孩子的情绪、精神的发育都有很大影响,近年来其发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为0.05%~3.00%,且难治性病例增多[1]。我院儿童智能开发中心于2008~2009年接诊儿童抽动症病例38例,并探索出治疗本病的新途径,通过感统训练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月~2009年9月在我院就诊患儿38例,均来自市区及周边县区,经检查均符合儿童抽动症的标准[2]。其中,男30例,女8例;病程最长3年,最短2个月;发病年龄最小4岁2个月,最大12岁9个月;年龄分布:4岁者3例,6岁者10例,8岁者15例,10岁者10例;曾用过西药、中药对症治疗者8例,其中服药时间最长1年,最短1个月;在外院以眼病、多动症治疗者5例,时间最长3个月,最短1个月;伴有学习困难者10例。

    1.2 临床表现

    主要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音抽动”。以面部肌肉组织、特别是不自主瞬目为常见,如反复眨眼、努嘴、耸肩等,为运动性抽动,年龄多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发音抽动除运动性抽动表现以外,常伴有喉咙里发“咕噜”声或怪异高叫声等,年龄多发生于大龄儿童(8岁以上),同时伴有学习困难。其中,单一部位或多个部位抽动者30例,伴有发音抽动者8例。抽动频率<10次/d 者5例,10~20次/d 者20例,>20次/d者 13例。智商评定IQ为80以下者1例,80~90者5例,91~110者30例,111~130者2例。所有患儿均排除其他躯体或精神疾病。

    1.3 方法

    1.3.1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首先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对每位儿童进行评估,详细了解孩子的发病史、经过及现阶段的心理状况,建立良好信任关系,让孩子接纳、认同这里的环境和人,为以后治疗打下坚实基础。依据陈文德《学习困难儿童手册,感觉统合积极疗法》[3],制订出个性化、具体化、系统性的训练方案。主要通过一系列器材如滑板、滑梯、大笼球、平衡台、独脚椅、平衡木、圆筒等,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乐于参与,在“玩”的过程中,寓教于乐,提高大运动、精细动作及身体协调性;以文字、图形、数字形式进行视、听、记忆等方面特殊训练,提高孩子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每次1~2小时,每周3~5次,2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训练结果。

    1.3.2 心理干预方法

    1.3.2.1 通过了解每位抽动儿童的家庭情况,让其父母深刻认识到其家庭教育方法的缺失,改变粗暴简单严厉的教育方法,以爱心、耐心对待孩子,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在每次训练期间,采取面对面咨询,运用心理学技能让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在孩子进步过程中,家长自身也有很大提升,改变了以往固有、僵化的思维模式,使自己生活得更轻松,周围人也更快乐。

    1.3.2.2 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专业老师采用一些心理技能,如阳性强化、模仿法、角色扮演等,让孩子放下沉重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接受为他安排的训练方案,并逐步建立起自信心,做事主动,敢于尝试,勇于面对挑战,正确对待失败、挫折,还孩子一个阳光快乐的童年。

    1.3.3 评定标准

    痊愈:抽动症状全部清除,半年后随访无一例复发;好转:多部位抽动的部分清除,小抽动偶见,抽动频率较前明显减少;无效:抽动频率及力度均为不变或加重。

    2 结果

    38例儿童中,痊愈30例(78.0%),其中,4岁者3例,6岁者8例,8岁者13例,10岁者6例;好转6例(15.8%),其中,6岁者2例,8岁者2例,10岁者2例;无效2例(5.3%),均为10岁。因家里经济困难,未能坚持训练。

    以运动性抽动为主要表现的儿童中,痊愈28例(74.0%),好转2例(6.7%);伴有发音抽动者,痊愈4例(50.0%),好转2例(2.5%),无效2例(2.5%)。

    父母文化水平较高、经济条件较好者,25例(65.8%)给予心理干预,家长领悟能力强,能够活学活用,孩子进步快,稳定性强。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经济条件一般或较困难者13例(34.2%),家长接受能力较差,家庭作业配合力度不够,进步速度及稳定性均较前者慢。

    3 讨论

    儿童抽动症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氟哌啶醇控制症状,因其不良反应多,易出现嗜睡、静坐不能,认知迟钝影响学习,停止治疗,并且停药后症状再现。中药服用有辅助作用,但疗效缓慢,治疗单一,也易反复。

    抽动症的发生与儿童的情绪和外部的压力有关系,长时间看电视和电脑,精神刺激(惊吓、家庭变故等),躯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结膜炎等疾病诱发引起;长期食用大量垃圾食品(含有添加剂、防腐剂及链球菌感染细菌变异)也能引发。显然,儿童抽动症与精神异常无关,易受心理、睡眠、情绪等因素影响,因此,不主张用药物治疗,除非因器质性疾病所致。

    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是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专家艾尔丝博士提出的感觉统合理论,对于学习困难、心理和情绪障碍的儿童少年有明显的效果。通常采用心理咨询的方法,适当地实施行为矫治,解决了不少儿童中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4]。针对病因、病史,运用心理学知识、技能,让孩子参与感统训练,结交玩伴,学会在“玩中学,学中玩”。半年后,对30例儿童随访中,无一例复发,其中10例伴有学习困难者,学习成绩均较以前提高,很大程度地改善了其注意力、多动及冲动行为,情绪稳定。在不断临床实践中发现,年龄越小,发现越早,家长配合力度越大,治疗效果越显著。家长要学会与孩子一起成长,不断学习,善于赏识,肯定接纳孩子优缺点,努力建造和谐家庭。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其快乐、稳定情绪。在良好的互动中,不断完善孩子,健全人格。

    在我院智能开发中心接受此方法治疗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8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