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31期 > 正文
编号:12150578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效果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5日 关勇 洪玉丽
第1页

    参见附件(1753KB,2页)。

     1.2.2 全凭静脉维持麻醉 麻醉诱导成功后,给予维库溴铵0.05 mg/(kg·h),丙泊酚6 mg/(kg·h),芬太尼2 μg/(kg·h)维持泵入,关闭手术切口过程中逐渐下调丙泊酚浓度,至术毕停止输注,术后30 min停止输注芬太尼。待术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清醒后拔除气管内插管。

    1.2.3 静吸复合维持麻醉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5 min,给予1%~2%异氟醚加深吸入至呼气末浓度达到0.8 MAC。在术中维持呼气末浓度在0.9~1.2 MAC之间,间断注射维库溴铵0.04 mg/(kg·h)、芬太尼1 μg/kg进行静脉麻醉维持。关闭手术切口时,停止异氟醚吸入,泵注丙泊酚。待术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清醒后拔除气管内插管。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患者诱导前、术中、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呼之睁眼时间、麻醉清醒后患者对术中疼痛的回忆、术后24 h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情况

    两组患者诱导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术后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心率低于本组诱导前及对照组术中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毕呼之睁眼时间及对术中疼痛回忆情况

    两组患者术毕呼之睁眼时间和麻醉清醒后对术中疼痛的回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烦躁2例(2.04%)、恶心2例(2.04%),低于对照组[烦躁7例(7.14%)、恶心9例(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TCI与传统给药模式相比,精确度更高,可控性更强[5],其通过计算机模拟药物在体内效应,计算出药物的初始剂量、维持剂量以及药物注射速度,从而使血浆内达到有效稳定的药物浓度。而麻醉药物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其在靶器官的药物浓度[6],为了使药物的麻醉效果更为安全有效,以靶器官浓度为目标进行计算机模拟、计算更具有可行性[7-8]。丙泊酚在靶控输注中能更好地发挥麻醉效果,维持更加有效稳定的药物浓度,麻醉诱导过程更平稳。

    丙泊酚主要在肝脏代谢,在麻醉过程中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半衰期短、易清除、恢复好且不良反应少[3]。本组资料中,无肝脏并发症患者,可避免丙泊酚在肝病患者的代谢、清除中受到影响,从而排除了肝脏代谢差引起的研究偏差。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停用丙泊酚(18.4±9.7) min后,呼之即可睁眼,可避免因麻醉过深而导致对患者病情的错误估计。挥发性麻醉药可扩张脑血管,导致颅内压增高[6]。丙泊酚则具有收缩脑血管、降低脑血流、降低脑氧代谢率的特点[4],本组资料中,观察组出现烦躁2例(2.04%)、恶心2例(2.04%),低于对照组[烦躁7例(7.14%)、恶心9例(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此有关。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本组诱导前心率,可能与丙泊酚与芬太尼均兴奋延髓迷走神经核有关。术后两组患者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所产生的迷走神经兴奋作用可于停药后迅速消除。

    综上所述,应用丙泊酚进行全凭静脉麻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并不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甚至不良发生发生率低于静吸复合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宇光,罗爱伦.麻醉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0-50.

    [2] 安刚,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296-1298.

    [3] 章艳君,刘金柱.全凭静脉麻醉下小儿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1):45-47.

    [4] 潘进喆.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中患者出现知晓的对比研究[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5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