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31期 > 正文
编号:12150585
针灸配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5日 黄振俊 张力俭 陈建新
第1页

    参见附件(1653KB,2页)。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定性数据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以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 1<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表明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轻,更有助于患者恢复。见表2。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恢复期的治疗是否得力与患者的功能恢复、生活质量能否最大限度改善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4]。因此,恢复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针灸治疗中风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具有独特优势。其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毫针刺法、电针、舌针等传统针法,以及醒脑开窍针刺法、十二井穴针法等具有特色的治疗方法。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针灸治疗中风疗效肯定、安全、无不良反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可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脑功能,激发和加强椎体外系的神经功能而使肢体功能恢复[5-7],有效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生活功能。中风恢复期,邪盛状态已经得到不同程度地控制,而正气不足、阴阳失调、痰浊血瘀的征象逐渐明显,虚和瘀为此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治宜调和阴阳、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熄风化痰、疏经通络。本研究选取头部穴位以醒脑开窍、补髓填精;“治痿独取阳明”,肢体选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辨证取穴,随症加减。经过2个疗程治疗,结果显示,针灸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血栓通注射液的有效成分是三七总皂苷,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血栓通注射液可显著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8];能明显降低血液黏度,加速血流,增加病灶血流量,从而防止血栓形成和再发生[9];可明显改善脑组织因缺血引起的脑能量耗竭,有助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及时恢复[10]等。可见,血栓通注射在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具有广泛的作用。本研究中,笔者应用针灸配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结果显示,针药结合治疗优于单纯针灸治疗,更能显著减轻脑缺血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脑血管疾病中,充分整合中西医优势,着力挖掘传统中医药精华,多靶点、多途径的进行治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饶明俐,林世和.脑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1-173.

    [2] 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17(3):64-66.

    [4] 朱月娇,张长怡.分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6,21(23):60-61.

    [5] 曲荣广,高鲁博,李卫.酶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药师,2002,5(10):623-624.

    [6] 苏勋庄,侯健,高楠,等.早期针刺疗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预后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7,4(1):26-28.

    [7] 马振国,刘敏君.针药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恢复期190例[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5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