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0492
卡托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在2级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中的疗效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刘洪 谢丽 王秋林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作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2011年1~7月就诊的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随机分为氢氯噻嗪组(A组)30例与卡托普利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组(B组)35例,A组使用氢氯噻嗪片25 mg/d治疗,B组使用卡托普利片75 mg/d和氢氯噻嗪片12.5 mg/d治疗,两组疗程8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监测血压、心率、血生化等指标和不良反应。 结果 B组较A组血压达标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组下降幅度较A组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B组患者的心率、血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 > 0.05)。 结论 卡托普利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用于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联合降压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高血压;卡托普利;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安全性;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c)-0086-03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很高,在心脑血管事件中约有50%与高血压相关。然而,目前我国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仅为30%左右[1]。要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合理的治疗方案很关键。采用降压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案受到了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机构的关注和推荐[2-3]。本研究将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进行随机分组,就单用氢氯噻嗪与卡托普利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在2级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级原发性高血压门诊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为新发初诊或停用降压药4周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氢氯噻嗪组(A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7~71岁,平均(55.3±9.05)岁。卡托普利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组(B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8~70岁,平均(56.24±9.61)岁。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与分级标准[3]:收缩压160~179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100~109 mm Hg。②年龄大于18岁。排出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②肝、肾功能障碍。③孕妇、哺乳妇女、半年内计划妊娠者。④血钾低于3.5 mmol/L或高于5.5 mmol/L者。⑤严重的心脏瓣膜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及冠状动脉旁路术后患者。⑦糖尿病患者。

    1.3 方法

    按参考文献[3]中诊室血压测量方法,分别于每日8:00~10:00和15:00~17:00由同一测量人使用同一血压计进行测量。65例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全部在医院门诊治疗观察,并给予非药物治疗(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膳食等)。A组:氢氯噻嗪片(内蒙古元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5 mg,1次/d。B组:氢氯噻嗪片,12.5 mg,1次/d;卡托普利片(汕头金石制药总厂),25 mg,3次/d。两组持续服药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测定血压和心率;血清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血肌酐(Cr)、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钾(K+);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组下降幅度较A组大,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ALT、Cr、FPG、TG、TC值均无显著变化(A组:t = 1.82、0.27、4.10、5.34、0.59,均P > 0.05;B组:t = 0.11、1.13、-0.72、-1.24、0.80,均P > 0.05)。B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UA、K+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14、0.19,均P > 0.05);A组患者血清UA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K+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3。

    2.2 不良反应

    A组空腹血糖过高2例,无临床症状;低血钾2例,无低钾血症的临床症状。B组干咳4例。

    2.3 血压达标率

    按照参考文献[3]的标准,计算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治疗8周时,A组血压达标10例(33.3%),B组血压达标18例(51.4%)。

    3 讨论

    有效控制血压是我们治疗高血压的基本目标,并可使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减少[4]。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0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