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15期
编号:11529475
胰岛素增敏剂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5期
     3胰岛素增敏剂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由于IR在糖尿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近年来,在糖尿病和大血管并发症中,致力于开发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首先以胰岛素增敏剂被提出的是噻唑烷二酮类,它是近年来开发的新药,同类的药物有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曲格列酮是临床使用最早的药物,但后因其肝脏毒性,现已撤出欧美市场。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IR状态,纠正糖和脂肪代谢异常,对HbA1c水平也有降低作用[17]。但对胰岛素分泌没有影响,因此要求患者必须有胰岛素存在,不是胰岛素绝对不足,而是胰岛素相对缺乏,即对受体靶组织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若胰岛素严重缺乏则不能奏效。此类药物最突出的特点是能改善β-细胞功能和IR状态。它通过降低血浆游离脂肪酸和三酰甘油水平,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减轻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对β-细胞的糖毒性和脂毒性,对β-细胞产生直接和间接的保护作用,同时它还能抑制脂肪源性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降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和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作用,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潜在的器官保护作用[18]。对动物兔的研究显示,使用罗格列酮可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减少兔主动脉斑块面积[19]。罗洁等对一组Ⅱ型糖尿病病人,利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后发现,患者的颈动脉IMT由治疗前的(0.84±0.14)mm降低至(0.78±0.14)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http://www.100md.com(韦 汐)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