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34期
编号:11530296
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34期
     3.3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米非司酮主要通过降调异位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使异位内膜退化而达到治疗内异症的目的[8]。Murphy等[9]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对人类子宫内膜的生长有直接抑制作用。陈必良等[10]研究发现,米非司酮能够明显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体外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这些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可能通过多环节多渠道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而达到治疗目的。

    3.4 疗效评价 自1991年开始,Kettel等[11,12]对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认为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相似,但有不同的不良反应。江静等[3]对保守性手术后的内异症患者应用米非司酮10 mg/d治疗3个月,发现米非司酮可达到丹那唑同样的治疗效果。笔者对小剂量米非司酮(10 mg/d)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的巩固治疗,疗效与孕三烯酮进行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5 米非司酮的不良反应 米非司酮可导致胃肠道症状,本研究发现,米非司酮组2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恶心症状,1例出现呕吐,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有恶心症状(P[13]报道,长期大量服用具有抗孕酮作用的米非司酮,可能使在位子宫内膜暴露于无孕酮对抗的雌激素环境中,从而导致子宫内膜增生过长。Eisinger等[14]还报道服用米非司酮5 mg或10 mg 6个月后13.9%发生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过长。因此,即使临床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也应警惕其对子宫内膜的影响。米非司酮组有4例肝功能损害,均为肝转氨酶轻微升高,未予停药,配合护肝治疗后恢复正常;孕三烯酮组10例肝功能损害,肝转氨酶升高较明显,明显高于米非司酮组(P, 百拇医药(韦 静 贡丽霞)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