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26期
编号:11683041
运动性疲劳中医药防治方法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6期
     近年来,我们运用中医中药防治运动性疲劳,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中医防治运动性疲劳的应用理论

    1.1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有机整体,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体力的产生是以气血阴阳为基础,通过脏腑的协调表现于外,气根结于丹田,渥漩于中州,散发于上焦。因此,气的释放与脾、肝、肺的功能活动及协调作用有密切的关系,精(津)为体力产生的物质基础,它的化生与心、肝、脾、肾有密切的关系。汗为津液,在运动时,汗水淋漓耗伤津液,导致气失其依附引起气虚;津液大量耗伤则致脉内津液不足而气虚;气虚则血无以化生,推动温煦作用减弱致血瘀不畅;血为气之母,血瘀则气滞。因此,过劳必然耗气伤精,使机体气血不协调,血脉不通畅,导致脏腑机能下降。《内经•决气篇》中说:“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里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择;其脉空。”说明了人体六气耗伤产生的症状,中医又认为:“六气各有部主”,即“精属肾,气属肺,津液属脾,血属肝,脉属心。”因此,六气耗散必然引起五脏六腑的变化,同时,人体各腑脏之间在生理上具有相互资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