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5期
编号:11939393
提高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成活率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5期
     【关键词】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

    应用自体脂肪游离移植治疗组织缺损和发育不良,已有较长的历史。1914年,Brunings[1]报道了最早的脂肪注射技术,将小的脂肪组织块放于注射器内通过注射以矫正鼻再造术后畸形,后来由于其效果不稳定,则很少应用。随着20世纪80年代脂肪抽吸技术的发展,脂肪移植再次得到广泛应用,并体现出相当大的优势。注射器抽脂和颗粒脂肪移植技术已经得到我国多数学者的公认。但脂肪组织移植还存在着吸收率高达30%~50%等难以解决的问题,移植脂肪成活率较低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许多学者为了探索脂肪移植的成活机制、提高其成活率、改进其修复效果,一直努力开展基础与临床方面的研究。现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促进移植脂肪成活的基础研究

    1.1 改变移植脂肪的体积与形状 鉴于认为移植后脂肪缺血是产生吸收的关键因素,将移植的脂肪由大块改成小颗粒状进行移植可提高存留率。鲍卫汉[2]以大鼠作脂肪移植研究,6个月后,颗粒脂肪存活为原重量的21.1%,块状脂肪仅存活原重量的6.9%。

    1.2 保留移植体的血供 廖天安等[3]在大鼠脂肪移植实验时,一组采取由腹壁下血管供应的脂肪组织进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3个月后,其移植体保持其原植入重量的80.5%,大大高于一般脂肪移植。带蒂脂肪移植的脂肪存活率明显比游离脂肪移植高,是与移植体内血液循环重建早有关。

    1.3 选择合适的受区 Karacaoglu等[4]将颗粒脂肪分别植入兔面部的皮下、肌肉表面、肌肉下3个层次,6个月后取出标本,发现肌肉表面的脂肪成活率明显高于肌肉内和皮下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