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92899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11期
     【摘要】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是指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压迫十二指肠水平段引起的餐后恶心、呕吐、腹胀和腹痛等临床症状,是十二指肠雍积症最常见的病因。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导致的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变小。X线钡餐造影和腹部彩色超声是主要的检查方法,内科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仍是首选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失败者可首选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或屈氏韧带松解下移术。此文主要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SMAS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诊断;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drome,SMAS)是指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或其分支(如:结肠中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引起的急、慢性肠梗阻,某些急性梗阻型可引起急性胃扩张,又称为十二指肠动脉压迫综合征,以反复发作的餐后恶心、呕吐、腹痛和腹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十二指肠壅积症(duodenal stasis)最常见的病因(约占50%)[1,2],属于良性十二指肠雍积症。其概念最早由Rokitansky在1861年提出,但直到1927年Wilkie等报道后才引起重视,故SMAS亦称Wilkie病[3]。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但是由于依然有许多临床医生过份依赖消化内镜、腹部CT平扫等先进检查手段,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误诊率仍较高,我国有学者统计其误诊率高达47.1%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