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6期
编号:11936148
颈椎病的CT检查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6期
     【摘要】 本文对10例颈椎病(神经根型5例、脊髓型2例、椎动脉3例)的CT检查进行分析,探讨颈椎病的发病机理、CT表现并与X线对比。颈椎病具有的表现特征是钩突的骨质增生及椎体边缘骨和韧带钙化、椎间孔狭窄、颈椎的失稳、椎间盘脱出。

    【关键词】 颈椎病;CT检查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40~60岁常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分为7型:①颈型颈椎病;②神经根型颈椎病;③脊髓型颈椎病;④椎动脉型颈椎病;⑤交感神经型颈椎病;⑥食管型颈椎病;⑦混合型颈椎病。本文主要对其中3型,即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颈椎病CT检查,进行分析探讨。以往以普通X线平片检查为诊断依据,近年来CT技术的发展,使颈椎病的诊断进入新领域,普通X线检查显得远远不足。本文选取近2年10例典型颈椎病患者经CT检查,对其CT表现、发病机制及X线进行分析对比,探讨颈椎病发病机理及CT表现及X线对比。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本院近2年来10例颈椎病患者资料(较典型),男6例,女4例;年龄31~75岁(平均42岁)。患者仰卧位,双上肢下垂(双手用系带下拉,双肩下沉),颈向上挺伸,尽量大限度显示CT椎体,扫描条件:层厚5 mm,层距5 mm,均为平扫。

    1.2 测量方法

    1.2.1 钩突纵横径 在钩突基底部测得,正常值纵径(13.13±1.56)cm,横径(5.89±0.95)mm。

    1.2.2 椎间孔宽度和同层椎板厚度 在钩椎关节中点测得其前后最小径<2.5 mm或与同层椎板厚度比值<4/5以上。

    1.2.3 颈椎失稳的测定。由于椎板向下似斜在下一椎体上缘,轴线层面可见上一椎板,在此层面下一椎体与上一椎板之间,轴线形成角度提示为旋转失稳;双侧上下关节之间距离加大2 mm以上提示为滑动失稳。

    2 结果

    2.1 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2例(占20%)。有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其中1例伴有黄韧带肥厚,厚度3.5 mm。CT征象,在间盘层面,向椎管内突出的限局性软组织密度影,呈盘状为直接征象,慢性可有钙化,此征象在普通X线片上无法显示。间接征象,硬膜外脂肪间隙变小、消失直至硬膜囊受压变形。

    2.2 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神经根型5例(占50%),椎动脉型3例(占30%),很大部分为混合型,两型征象:①钩椎关节骨质增生,超出钩突关节正常值,使椎间孔变小,骨体边缘有骨韧形成,1例只有项韧带钙化;②关节突骨质增生3例,5侧关节突增大;③椎间孔狭窄,在8例中14侧椎间孔<2.5 mm或与同层椎板厚度比值<4/5,符合资料中的测量方法所得值;④颈椎失稳,8例2型颈椎病中,有3例失稳,其中旋转性失稳2例,滑动性失稳1例。

    3 讨论

    3.1 颈椎病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CT表现。本组10例颈椎病中,2例(20%)存在椎间盘突出,出现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症状,1例合并黄韧带肥厚。当颈椎间盘突出后,黄韧带肥厚,脊髓和神经根受压机会势必增多,而极易产生临床症状[1]。椎间盘突出的CT征象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是由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突入形成软组织密度影,外形如盘状,密度介于骨与硬膜囊之间,部分见有斑条状钙化。间接征象是硬膜外脂肪,硬膜囊受压,表现为骨性椎管与硬膜囊之间距离加大,硬膜外脂肪推移,前缘内凹或变扁。蛛网膜下腔狭窄,脊髓变形。以上征象普通X线片是无法显示的。

    3.2 钩椎关节退变和椎间孔的意义。钩椎关节增大纵径横径大于正常时,椎间孔明显变小,5例神经根型中,4例钩突关节增生,l例关节突增大,所以钩椎关节退行性病变是引起椎间孔狭窄而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少数为关节突增生,椎动脉易受骨韧压迫而扭曲,最常见压点在钩椎关节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与钩突骨韧压迫推移椎动脉使其狭窄扭曲,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2]。椎间孔大小的判定有两种方法:①测量法:前后径(4.34±1.01)cm;②对比法:与同层椎板厚度比<4/5考虑为狭窄,笔者认为对比法比测量法在平时工作中较简单易行,对钩突关节改变及椎间孔大于判定CT检查较普通X线检查更准确。

    3.3 颈椎失稳的CT表现 颈椎软骨的退变本身及继发性改变可导致颈椎排列失稳;包括旋转性失稳和滑动性失稳[3]。失稳可导致椎间孔变形、变小和椎动脉扭曲,是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受压刺激的原因之一,所以当椎体与椎板轴线成角或上下关节突之间距离加大,>2 mm时,为颈椎失稳且失稳在退变严重节段最明显CT比普通X线检查更清晰、更精确。综上所述,颈椎病CT检查诊断符合率远远高于普通X线,在工作中应大力提倡CT检查。

    参 考 文 献

    [1] 钱家琪.颈椎病CT研究.临床放射杂志,1991,10(1):78-79.

    [2]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50-152.

    [3] 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北京医学大学出版社,2002:290-291., http://www.100md.com(李海荣 李延喜 陈爽 佟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