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5期 > 正文
编号:11950108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5日 梁雅林
第1页

    参见附件(1477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常见问题及有效护理对策,降低和缓解不良反应发生。方法 将92例肝癌患者行TACE 195例次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实行以防为主的护理,比较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治疗已成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实行以防为主的护理,降低和缓解不良反应,是配合TACE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肝肿瘤;介入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病情观察;护理对策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发现时已达中晚期,肝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1]。介入治疗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普及是肝癌患者的福音[2]。介入治疗是微创性治疗,目前仍存在不少不良反应[3],降低和缓解不良反应,是配合TACE治疗的重要环节。将我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所行TACE术92例195例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效果显著,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所行TACE术92例,男65例,女27例,年龄33~75岁,平均51岁,均经超声、CT等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均符合介入手术的适应证,共计行TACE术195例次。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43例93例次分为对照组,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49例102例次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除未实行以防为主的护理外,其治疗方法、器材设备、药物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构成均与观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腹腔动脉造影并肝左右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将导管插至肝癌所在的供血动脉各分支,尽可能接近肿瘤行灌注化疗及栓塞。根据肿瘤大小及血供情况灌注阿霉素、5-氟脲嘧啶等化疗药物,再应用海藻酸钠微粒或明胶海绵颗粒顺次逐级栓塞各级供血动脉,严格保留肝固有动脉。每4~6周治疗一次,每3次为一个治疗周期。

    1.3 术后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1.3.1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较常见。介入过程中大量应用化学药物及造影剂,可引起恶心、呕吐症状[4],且介入治疗时术中牵拉、栓塞剂(明胶海绵、碘油)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也诱发恶心呕吐。为防治胃肠道反应,观察组强化术前宣教,严格饮食管理,术前禁食水6 h,化疗灌注前15 min均给予恩丹西酮等止吐药物预防。术后6 h禁食,6 h后逐渐进流质饮食,渐过渡到正常饮食,进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低脂饮食为主,禁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血氨高于正常时禁食蛋白质。出现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引起呛咳或窒息,同时给于心理安慰,必要时遵医嘱用胃复安等止吐药,观察并记录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及用药效果。

    1.3.2 发热 介入治疗后发热多为肿瘤组织坏死吸收所致,少数因感染引发。多在术后1 h~3 d出现不同程度的低热甚至高热。观察组术前严格备皮、禁刮伤皮肤,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排除感染因素,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索。本组61例次≤38.5℃的发热患者,协助患者大量饮水,通过尿液排出热量,效果很好;32例次38.6℃~38.9℃的发热患者,冰帽降温、酒精擦浴法处理效果良好;2例次≥39℃者遵医嘱药物降温。

    1.3.3 腹痛 多由于栓塞部位缺血坏死、肝脏体积增大、包膜紧张所致,以右上腹胀痛为主。观察组术后24 h内出现61例次,占60%,均严密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轻者给予分散注意力、听音乐等放松疗法,5例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及时缓解。如发现剧烈疼痛伴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应考虑肝破裂,要立即报告医生抢救。本组无一例发生。

    1.3.4 穿刺点血肿、渗血 多为术后穿刺点按压时间短、沙袋移位,以及患者使用肝素及本身凝血机制差所致,术后前6 h发生率极高。故观察组术后均规范按压穿刺点不低于30 min,术后沙袋有效压迫8 h,患侧肢体制动不低于8 h,严密观察沙袋位置、术区敷料是否清洁固定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本组1例发生穿刺点渗血,经更换敷料重新加压后未再出血,2例出现穿刺点血肿,范围(1.0~6)cm×(1.3~8)cm,给予局部冷敷24 h后再予热敷处理,症状渐消失。

    1.3.5 肾功能损害 介入治疗中大量应用化疗药及造影剂对肝肾功能损害较大,故术后应遵医嘱用保肝药物,严密观察有无肝昏迷前兆。观察组均倡导水化治疗,鼓励患者多饮水,3000 ml/d以上,促进毒物排泄,观察记录尿量及颜色等。及时正确采集血尿标本化验肝肾功能。本组肝功异常7例,肾功不全1例,均及时发现并纠正,无肝功衰竭、肝坏死、肝性脑病发生。

    1.3.6 排尿困难 多为不习惯床上排便、或恐惧排尿引起穿刺部位疼痛所致。观察组术前3 d均进行床上排便练习,术后指导及时排尿,以免膀胱过度涨满而诱发尿潴留。本组无一例发生。

    1.3.7 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多为化疗药物抑制骨髓所致,易出现出血、感染症状。观察组术后3~5 d均复查血常规,有一例发生,给予用升白细胞药物及血小板药物,并告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加强营养等,无出血及感染发生。

    1.3.8 不良心理状态 因患者对介入治疗的期望值很高,术后一旦出现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时,立即出现疑虑、恐惧、绝望等,观察组均及时强调已取得的成效,并尽一切力量满足患者需求,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减轻和缓解患者痛苦,均顺利渡过不适期。

    1.4 观察指标 观察各患者包括穿刺点血肿等8项指标,累计两组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总例次数,并计算其发生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次之和/观察总例次)。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两组观察指标进行配对资料χ2或t检验、相关分析等处理。

    2 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8种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

    不良反应观察组(102例次)对照组(93例次)

    严重恶心呕吐820

    发热(高热)211

    腹痛(用止痛药)515

    穿刺点血肿、渗血312

    肝、肾功能异常819

    排尿困难07

    白细胞、血小板异常症状14

    严重不良心理状态923

    总计(发生率)36(4%)111(15%)

    注: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达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7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