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8期 > 正文
编号:11947806
氯蕾他定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85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5日 吴国雄 李 莉
第1页

    参见附件(1322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氯蕾他定联合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氯蕾他定合酮替芬,其中氯蕾他定5~10 mg/次,1次/d;酮替芬0.5 mg/次,2次/d。对照组只给予酮替芬0.5 mg/次,2次/d。结果 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口服氯蕾他定联合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酮替芬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 氯蕾他定; 酮替芬;咳嗽变异性哮喘

    小儿哮喘在我国发病率逐步上升,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一种特殊发作型哮喘,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该疾患是以气道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性及气道高反应性为特点,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哮喘的治疗方法,但在临床中往往停药后存在复发率高[1];我们采用氯蕾他定联合酮替芬治疗取得初步疗效,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5例患者中男39例,女46例,年龄3~12岁,平均(7.1±1.9)岁。其中3~5岁23例,6~9岁33例,9~12岁29例;病程2~15个月不等。两组患儿发病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表现 患儿咳嗽基本为干咳无痰或少量白色粘痰为主,以睡前、夜间、晨起发作及活动后加重为特点。全部患儿均无发热,部分患儿有咽喉红、咽痛症状。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氯蕾他定合酮替芬,其中氯蕾他定5~10 mg/次,1次/d;酮替芬0.5 mg/次,2次/d。对照组只给予酮替芬0.5mg/次,2次/d。

    口服氯雷他定儿童体重>30 kg者,1次/d,10 mg/次;体重<30 kg者1次/d,5 mg/次。上述两组患儿均连续服上述药物14 d为一疗程。

    1.4 观察项目 上述患者观察治疗前后均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

    1.5 疗效标准 治疗7 d内咳嗽消失为显效;2内咳嗽消失为有效;2周后仍有咳嗽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复发总有效率(%)

    观察组459315488.89*

    对照组4062311772.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监测 治疗组45例患儿服用氯蕾他定合用酮替芬疗程期间,有1例呕吐,未经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对照组40例患儿服用酮替芬有2例恶心,未经特殊处理症状缓解。两组患儿治疗后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3 讨论

    咳嗽变异型哮喘亦称为过敏性咳嗽,约为哮喘的5%~6%,是早期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往往顽固慢性咳嗽易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约有30%以上患儿会发展为典型的支气管哮喘[2]。临床诊治中对于持续或反复咳嗽1个月以上的患儿注意询问咳嗽的性质、发生时间、起病诱因、治疗经过、伴发症状、过敏史等应考虑此病。

    氯雷他定是一种抗组胺药物,除阻止组胺与H1受体结合外,其有抗过敏和抗炎等多方面效应[3],同时其对白三烯、血小板激活因子、前列腺素均有拮抗作用,并可抑制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细胞脱颗粒,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迟发性哮喘反应。酮替芬不仅能抑制抗原诱发的人肺和支气管组织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过敏的慢反应物质,而且还能抑制抗原、血清或钙离子介导剂诱发的人嗜碱性白细胞或中性白细胞释放组胺和过敏的慢反应物质,有关报道其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较多[4,5];而对上述两药物联合使用的报道未见,本临床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经氯雷他定联合酮替芬合用治疗后,患儿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上述两药物安全性、经济性适合临床使用和推广,有关其深入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22KB,2页)